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人教版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概要第一單元:中國古代政治制度 分封制:鞏固周王統治,分封宗族和功臣,形成等級序列,擴大了周朝影響力。宗法制:解決貴族繼承問題,確立嫡長子繼承制,維護了貴族特權和家族秩序。漢至明清政治演變:西漢中朝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強化中央集權,元明清廢丞相、設軍機處,專制皇權加強。那么,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第1課 從內外服聯盟到封邦建國
知識結構:
1.夏:出現公共權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點。
2.商:政治制度是內服與外服制度,具有濃厚的神權色彩。
3.西周: 分封制 定義:
目的:鞏固周的統治(奴隸主的統治)
主體:同姓親族
宗法制 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長子繼承制
內容:確立大宗、小宗體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
工具:禮樂制度
第2課 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知識結構:
1.統一
(1)群雄割據 A.春秋爭霸 B.戰國變法:秦國商鞅變法。
(2)統 一: 時間:前221年;人物:贏政。
2、中央集權的確立
(1)確 立: A. “皇帝制”:皇權至上、皇位繼承制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 郡縣制(地方)
(2)加強皇權的措施:制定官吏選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細苛、嚴密的法律。
(3)影 響: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統王朝制度基礎。
第3課 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
知識結構:
1. 漢初郡國并行,導致諸候尾大不掉,引發七國之亂。
2. 漢武帝集權措施:建中朝、設刺史、頒布推恩令。
3. 藩鎮割據與五代十國:唐朝中后期,地方勢力增強,出現藩鎮割據局面;唐滅亡后,中國進入五代十國的分裂時期,五代十國是藩鎮割據的繼續和發展;這一時期,南方經濟得到較大發展;后周世宗改革,為北宋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礎。
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準備,以自信、寬容的心態,盡快融入集體,適應新同學、適應新校園環境、適應與初中迥異的紀律制度。記住:是你主動地適應環境,而不是環境適應你。因為你走向社會參加工作也得適應社會。以下內容是我為你整理的《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整理》,希望你不負時光,努力向前,加油!
高一歷史必修一課知識點
一、十月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
1、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2、重要原因: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各種矛盾尖銳。
3、主觀原因:有了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的正確領導。
4、直接原因:一戰使各種矛盾激化。
二、革命過程
1、二月革命
①性質:資產階級革命(由俄國資產階級領導,革命任務是俄國沙皇的專制統治)。
②結果:了沙皇專制統治,形成了兩個政府(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兵代表蘇維埃)。
2、《四月提綱》
(1)內容
①指出俄國的形式需要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實現社會主義革命。
②通過無產階級專政實行土地改革,并退出戰爭。
(2)影響
①提出了由資產階級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任務。
②成為布爾什維克黨的綱領。
3、七月事件
七月事件是俄國革命的轉折點,標志著兩個政權并存局面的結束,布爾什維克黨確立了武裝起義的方針。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梳理歸納:
一、中央集權的發展漢朝:初期沿襲秦朝的郡縣制度,同時分封諸侯,形成郡國并行制。漢武帝時期實施“推恩令”,逐漸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唐朝:中期設置節度使,但安史之亂后形成藩鎮割據,中央集權嚴重削弱。 北宋:軍事上將主要將領的兵權收歸中央,行政上派遣文臣做地方長官,財政上地方賦稅小部分自用,大部分掌控中央。 元朝:在河北、山西、山東等地區直接管理,并實行行省制度。邊遠民族地區由宣慰司管理,西藏由宣政院管理。行省長官擁有經濟軍事大權但受中央節制,有效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
二、君主專制的演進漢朝:內朝制度在漢武帝時期逐漸形成,削弱丞相權力。 魏晉南北朝:實行三省體制。 隋唐:發展為三省六部制,三省長官為宰相,相互牽制,相權分散,皇權獨尊。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第一課)精耕細作的古代農業:
1、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農業耕作方式的變革
(1)原始農業:刀耕火種(火耕)
(2)我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階段的標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現和普遍使用。
(3)商周時期,出現青銅農具。春秋時期,小件鐵農具問世。牛耕是我國農用動力上的一次革命。戰國時,牛耕初步推廣。此后,鐵犁牛耕逐步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
(1)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生產主要是為滿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納賦稅,是一種自己自足的自然經濟,小農經濟精耕細作,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
(2)中國封建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3)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
(第二課)領先世界的古代手工業
●了解古代中國在冶金術、制瓷業、絲織業等手工業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東漢杜詩發明水排,用水利鼓風冶鐵。3.魏晉南北朝發明灌鋼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5.宋代江西的景德鎮,到元代發展為全國制瓷中心,明清時是全國的瓷都。
歷史必修一有哪些知識點第一課 從內外服聯盟到封邦建國
1、公元前2070年建立
2、古代中國的第一個國家政權
3、政治制度的特點:出現了凌駕于全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
(公共權力——國家機器,一般指歷法、行政、司法等國家和社會公共機構行使的權力,具備了國家的基本特征)
二、商代
1、公元前16XX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內外服制度 (內服指商王直接統治的地區;外服是附屬國管轄的地區)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點(政權特點):
①以商部族為中心的內外服聯盟
②彌漫著神權色彩(與文化上甲骨文相聯系)
③商王對附屬國的控制力有限(具體內容:要求了解)
各附屬國基本保持原有的社會結構
除對商承擔應盡的義務外,有很大的自主權,有的附屬國經常與商處于戰爭狀態。
高考蝶變圖_26.jpg
最適合高考學生的書,淘寶搜索《高考蝶變》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緣)、禮樂制度(維護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1)分封制
目的:為了鞏固周王朝的統治(“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內容:①將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親族、姻親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國后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保衛周王室
②各諸侯國必須承認周王權威,承擔義務(與商代相比,臣屬關系更加明確)
③層層分封
作用:①周人勢力范圍不斷擴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級序列,確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2)宗法制
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內容:大宗小宗制、嫡長子繼承制
(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長子傳宗繼統,這個系統被稱為大宗;
小宗:嫡長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
以上就是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的全部內容,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梳理歸納:一、中央集權的發展 漢朝:初期沿襲秦朝的郡縣制度,同時分封諸侯,形成郡國并行制。漢武帝時期實施“推恩令”,逐漸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唐朝:中期設置節度使,但安史之亂后形成藩鎮割據,中央集權嚴重削弱。 北宋:軍事上將主要將領的兵權收歸中央,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