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100題?高中數學合集 pan.baidu/s/1znmI8mJTas01m1m03zCRfQ?pwd=1234 1234 簡介:高中數學優質資料,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各大名師網校合集。那么,高中數學100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過點P(4,2)作直線L分別交x軸、y軸于A,B兩點,當⊿AOB面積最小時,求直線L的方程。
2.設直線L的方程為(m+2)x+3y=m,根據下列條件分別求m的值。(1)L在x軸上的截距為-2(2)斜率為-1
3.已知直線L經過點(-2,2)且與兩坐標軸圍成單位面積的三角形,求該直線的方程。
4.已知直線L1:x+ay-2a-2=0,L2:ax+y-1-a=0.(1)若L1‖L2,試求a的值。(2)若L1⊥L2,試求a的值。
5.兩平行直線L1、L2分別過點P1(1,0)和P2(0,5),(1)若L1與L2的距離為5,求兩直線方程(2)設L1與L2之間的距離是d,求d的取值范圍。
6.圓x2+y2+2x+4y-3=0上到直線L:x+y+1=0的距離為根下2的點的坐標。
7.已知圓C1:x2+y2+2x+8y-8=0,圓C2:x2+y2+4x-4y-2=0,試判斷圓C1與圓C2的關系?
8.求直線x-y-5=0截圓x2+y2-4x+4y+6=0所得的弦長。
9.一艘輪船在沿直線返回港口的途中,接到氣象臺的臺風雨暴:臺風中心位于輪船正西70千米處,受影響的范圍是半徑為30千米的圓形區域。已知港口位于臺風中心正北40千米處,如果這艘輪船不改變航線,那么它是否會受到臺風的影響?
10.直線y=x與圓x2+(y-1)2=r2相切,求r的值。
75÷〔138÷(100-54)〕 85×(95-1440÷24)
80400-(4300+870÷15) 240×78÷(154-115)
1437×27+27×563 〔75-(12+18)〕÷15
2160÷〔(83-79)×18〕 280+840÷24×5
325÷13×(266-250) 85×(95-1440÷24)
58870÷(105+20×2) 1437×27+27×563
81432÷(13×52+78) [37.85-(7.85+6.4)嘩戚] ×30
156×[(17.7-7.2)÷3] (947-599)+76×64
36×(913-276÷23) [192-(54+38)]×67
[(7.1-5.6)×0.9-1.15]÷2.5 81432÷(13×52+78)
5.4÷[2.6×(3.7-2.9)+0.62] (947-599)+76×64 60-(9.5+28.9)]÷0.18 2.881÷0.43-0.24×3.5 20×[(2.44-1.8)÷0.4+0.15] 28-(3.4 1.25×2.4) 0.8×〔15.5-(3.21 5.79)〕 (31.8 3.2×4)÷5 194-64.8÷1.8×0.9 36.72÷4.25×9.9 3.416÷(0.016×35) 0.8×[(10-6.76)÷1.2]
(136+64)×(65-345÷23) (6.8-6.8×0.55)÷8.5
0.12× 4.8÷0.12×4.8 (58+37)÷(64-9×5)
812-700÷(9+31×11) (3.2×1.5+2.5)÷1.6
85+14×(14+208÷26) 120-36×4÷18+35
(284+16)×(512-8208÷18) 9.72×1.6-18.305÷7
4/圓或7÷[1/3×(3/5-3/10)] (4/5+1/4)÷7/3+7/10
12.78-0÷( 13.4+156.6 ) 37.812-700÷(9+31×11) (136+64)×(65-345÷23) 3.2×(1.5+2.5)÷1.6
85+14×(14+208÷26) (58+37)÷(64-9×5)
(6.8-6.8×0.55)÷8.5 (284+16)×(512-8208÷18)
0.12× 4.8÷0.12×4.8 (3.2×1.5+2.5)÷1.6
120-36×4÷18+35 10.15-10.75×0.4-5.7
5.8×(3.87-0.13)+4.2×3.74 347+45×2-4160÷52
32.52-(6+9.728÷3.2)×2.5 87(58+37)÷(64-9×5)
[(橘蘆伍7.1-5.6)×0.9-1.15] ÷2.5 (3.2×1.5+2.5)÷1.6
5.4÷[2.6×(3.7-2.9)+0.62] 12×6÷(12-7.2)-6
3.2×6+(1.5+2.5)÷1.6 (3.2×1.5+2.5)÷1.6
5.8×(3.87-0.13)+4.2×3.74
33.02-(148.4-90.85)÷2.5
乘法與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與系數的關系 X1+X2=-b/a X1*X2=c/a 注:韋達定理
判別式
b^2-4ac=0 注: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根
b^2-4ac>0 注: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根
b^2-4ac<0 注:方程沒有實根,有共軛復數根
三角函數公式
兩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A)^2]
cos2a=(cosa)^2-(sina)^2=2(cosa)^2 -1=1-2(sina)^2
半悉棗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州陸談2)=-√((1+cosA)/2)
tan(A/冊碰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和差化積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某些數列前n項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5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邊a和邊c的夾角
圓的標準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圓心坐標
圓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拋物線標準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側面積 S=c*h 斜棱柱側面積 S=c'*h
正棱錐側面積 S=1/2c*h' 正棱臺側面積 S=1/2(c+c')h'
圓臺側面積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積 S=4pi*r2
圓柱側面積 S=c*h=2pi*h 圓錐側面積 S=1/2*c*l=pi*r*l
弧長公式 l=a*r a是圓心角的弧度數r >0 扇形面積公式 s=1/2*l*r
錐體體積公式 V=1/3*S*H 圓錐體體積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體積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積, L是側棱長
柱體體積公式 V=s*h 圓柱體 V=pi*r2h
定理:
1 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2 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
6 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8 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0 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1 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1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14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15 定理 三角形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16 推論 三角形兩邊的差小于第三邊
17 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論1 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19 推論2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20 推論3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相等
22邊角邊公理(SAS) 有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作者:塵世的Angel2008-11-22 22:48 回復此發言
--------------------------------------------------------------------------------
2 高中數學公式
23 角邊角公理( ASA)有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4 推論(AAS) 有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5 邊邊邊公理(SSS) 有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6 斜邊、直角邊公理(HL) 有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28 定理2 到一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同的點,在這個角的平分線上
29 角的平分線是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即等邊對等角)
31 推論1 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平分底邊并且垂直于底邊
32 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論3 等邊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個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么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等角對等邊)
35 推論1 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6 推論 2 有一個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于30°那么它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上的一半
39 定理 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和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41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可看作和線段兩端點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42 定理1 關于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那么對稱軸是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44定理3 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如果它們的對應線段或延長線相交,那么交點在對稱軸上
45逆定理 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被同一條直線垂直平分,那么這兩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對稱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a、b的平方和、等于斜邊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a、b、c有關系a^2+b^2=c^2 ,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邊形的內角和等于360°
49四邊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邊形內角和定理 n邊形的內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論 任意多邊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1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53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2 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54推論 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55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3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56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1 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7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2 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8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3 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9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4 一組對邊平行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60矩形性質定理1 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質定理2 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質定理1 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65菱形性質定理2 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66菱形面積=對角線乘積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邊都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質定理1 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質定理2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71定理1 關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關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稱點連線都經過對稱中心,并且被對稱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都經過某一點,并且被這一 點平分,那么這兩個圖形關于這一點對稱
74等腰梯形性質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作者:塵世的Angel2008-11-22 22:48 回復此發言
--------------------------------------------------------------------------------
3 高中數學公式
77對角線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 如果一組平行線在一條直線上截得的線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線上截得的線段也相等
79 推論1 經過梯形一腰的中點與底平行的直線,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論2 經過三角形一邊的中點與另一邊平行的直線,必平分第 三邊
81 三角形中位線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于第三邊,并且等于它 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線定理 梯形的中位線平行于兩底,并且等于兩底和的 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質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wc呁/S∕ ?
84 (2)合比性質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質 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 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 三條平行線截兩條直線,所得的對應 線段成比例
87 推論 平行于三角形一邊的直線截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條直線截三角形的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那么這條直線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邊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邊,并且和其他兩邊相交的直線,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邊與原三角形三邊對應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邊的直線和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相交,所構成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兩角對應相等,兩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邊上的高分成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兩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邊對應成比例,兩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與另一個直角三 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成比例,那么這兩個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質定理1 相似三角形對應高的比,對應中線的比與對應角平 分線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質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長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質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積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銳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銳角的余弦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銳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銳角的余切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圓是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
102圓的內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小于半徑的點的集合
103圓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大于半徑的點的集合
104同圓或等圓的半徑相等
105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是以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半 徑的圓
106和已知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著條線段的垂直 平分線
107到已知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這個角的平分線
108到兩條平行線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和這兩條平行線平行且距 離相等的一條直線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
高中前高衫念宏數學合集
pan.baidu/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1234
簡介:高中數學優質資料慧腔,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各大名師網校合集。
第一個把sin(2α+β)化成sin(α+(α+β))
第二題把要求的式子合起來,化成關于b的式子。因為用sinB=1/2可以求出來b。畫出來是個二次函數
第三題畫正弦和余枯激弦函數圖像,容易發現哪個區間成立。
第四題面積是ab*sin 就是底乘高
第五題線性規劃,待求的是z=mx+ny,局虛是一條直線。很容易就看出來z的范圍桐敗燃了
以上就是高中數學100題的全部內容,1.過點P(4,2)作直線L分別交x軸、y軸于A,B兩點,當⊿AOB面積最小時,求直線L的方程。2.設直線L的方程為(m+2)x+3y=m,根據下列條件分別求m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