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二?二、元素周期律 原子半徑大小影響因素:電子層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 化合價與最外層電子數關系:最高正價等于最外層電子數;負化合價數=8最外層電子數。 同主族、同周期元素性質遞變規律:同主族從上到下,原子半徑增大,金屬性增強;同周期從左到右,原子半徑減小,得電子能力增強。三、那么,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第一章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
周期 同一橫行周期序數=電子層數
類別 周期序數 起止元素 包括元素種數 核外電子層數
短周期 1 H—He 2 1
2 Li—Ne 8 2
3 Na—Ar 8 3
長周期 4 K—Kr 18 4
5 Rb—Xe 18 5
6 Cs—Rn 32 6
7不完全 Fr—112號(118) 26(32) 7
第七周期 原子序數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個位數=最外層電子數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族 主族元素的族序數=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或:主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
18個縱行(7個主族;7個副族;一個零族;一個Ⅷ族(8、9、10三個縱行))
主族 A 7個 由短周期元素和長周期元素共同構成
副族 B 7個 完全由長周期元素構成 第Ⅷ族和全部副族通稱過渡金屬元素
Ⅷ族 1個有3個縱行
零族 1個 稀有氣體元素 非常不活潑
堿金屬 鋰、鈉、鉀、銣、銫、鈁(Li、Na、K、Rb、Cs、Fr)
結構 因最外層都只有一個電子,易失去電子,顯+1價,
物理性質 密度 逐漸增大 逐漸升高
熔沸點 逐漸降低 (反常)
化學性質 原子核外電子層數增加,最外層電子離核越遠,
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金屬性逐漸增強,金屬越活潑
鹵素 氟、氯、溴、碘、砹(F、Cl、Br、I、At)
結構 因最外層都有7個電子,易得到電子,顯-1價,
物理性質 密度 逐漸增大
熔沸點 逐漸升高 (正常)
顏色狀態 顏色逐漸加深 氣態~液態~固態
溶解性 逐漸減小
化學性質 原子核外電子層數增加,最外層電子離核越遠,
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減弱,金屬越不活潑
與氫氣反應 劇烈程度:F2>Cl2>Br2>I2
氫化物穩定性 HF>HCl>HBr>HI
氫化物水溶液酸性 HF 氫化物越穩定,在水中越難電離,酸性越弱 三、核素 原子質量主要由質子和中子的質量決定。 1 原子半徑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氣體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徑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減小; (2)同一族的元素從上到下,隨電子層數增多,原子半徑增大。 2 元素化合價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從左到右,元素最高正價由堿金屬+1遞增到+7,非金屬元素負價由碳族-4遞增到-1(氟無正價,氧無+6價,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價、負價均相同 (3) 所有單質都顯零價 3元素的金屬性與非金屬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電子層數相同。因此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電子,從左到右金屬性遞減,非金屬性遞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因此隨著電子層數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電子,從上到下金屬性遞增,非金屬性遞減。4最高價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堿性 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堿性越強;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這些有的是第一節有的是本章后面幾節的不管怎么說記下來有好處,以后都用的上 有機化合物主要由氧元素、氫元素、碳元素組成。有機物是生命產生的物質基礎。 其特點主要有: 多數有機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氫兩種元素,此外也常含有氧、氮、硫、鹵素、磷等。 11、金屬的通性:導電、導熱性,具有金屬光澤,延展性,一般情況下除Hg外都是固態 12、金屬冶煉的一般原理: ①熱分解法:適用于不活潑金屬,如Hg、Ag ②熱還原法:適用于較活潑金屬,如Fe、Sn、Pb等 ③電解法:適用于活潑金屬,如K、Na、Al等(K、Ca、Na、Mg都是電解氯化物,Al是電解Al2O3) 13、鋁及其化合物 Ⅰ、鋁 ①物理性質:銀白色,較軟的固體,導電、導熱,延展性 ②化學性質:Al—3e-==Al3+ a、與非金屬:4Al+3O2==2Al2O3,2Al+3S==Al2S3,2Al+3Cl2==2AlCl3 b、與酸:2Al+6HCl==2AlCl3+3H2↑,2Al+3H2SO4==Al2(SO4)3+3H2↑ 常溫常壓下,鋁遇濃硫酸或濃硝酸會發生鈍化,所以可用鋁制容器盛裝濃硫酸或濃硝酸 c、與強堿:2Al+2NaOH+2H2O==2NaAlO2(偏鋁酸鈉)+3H2↑ (2Al+2OH-+2H2O==2AlO2-+3H2↑) 大多數金屬不與堿反應,但鋁卻可以 d、鋁熱反應:2Al+Fe2O3===2Fe+Al2O3,鋁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可以還原一些金屬氧化物 Ⅱ、鋁的化合物 ①Al2O3(典型的兩性氧化物) a、與酸:Al2O3+6H+==2Al3++3H2O b、與堿:Al2O3+2OH-==2AlO2-+H2O ②Al(OH)3(典型的兩性氫氧化物):白色不溶于水的膠狀物質,具有吸附作用 a、實驗室制備:AlCl3+3NH3?H2O==Al(OH)3↓+3NH4Cl,Al3++3NH3?H2O==Al(OH)3↓+3NH4+ b、與酸、堿反應:與酸 Al(OH)3+3H+==Al3++3H2O與堿 Al(OH)3+OH-==AlO2-+2H2O ③KAl(SO4)2(硫酸鋁鉀) KAl(SO4)2?12H2O,十二水和硫酸鋁鉀,俗名:明礬 KAl(SO4)2==K++Al3++2SO42-,Al3+會水解:Al3++3H2OAl(OH)3+3H+ 因為Al(OH)3具有很強的吸附型,所以明礬可以做凈水劑 14、鐵 ①物理性質:銀白色光澤,密度大,熔沸點高,延展性,導電導熱性較好,能被磁鐵吸引。 常見的烴、乙醇、乙酸、酯的燃燒方程式, 甲烷與氯氣光照的反應, 乙烯的加成, 苯的取代, 乙醇的催化氧化、酯化反應, 乙酸的酸性、酯化反應, 酯的水解反應 加聚反應 總結下,可能不是很全: 具有酸性(一般酸性強于碳酸) 能與鈉反應得到氫氣 不能被還原成醛(注意是“不能”) 能與醇發生酯化反應 酯,官能團,酯基 能發生水解得到酸和醇 物質的制取: 實驗室制甲烷 CH3COONa+NaOH→Na2CO3+CH4 (條件是CaO 加熱) 實驗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 (條件為加熱,濃H2SO4) 實驗室制乙炔 CaC2+2H2O→Ca(OH)2+C2H2↑ 工業制取乙醇: C2H4+H20→CH3CH2OH (條件為催化劑) 乙醛的制取 乙炔水化法:C2H2+H2O→C2H4O(條件為催化劑,加熱加壓) 乙烯氧化法:2 CH2=CH2+O2→2CH3CHO(條件為催化劑,加熱) 乙醇氧化法:2CH3CH2OH+O2→2CH3CHO+2H2O(條件為催化劑,加熱) 乙酸的制取 乙醛氧化為乙酸 :2CH3CHO+O2→2CH3COOH(條件為催化劑和加溫) 加聚反應: 乙烯聚合 nCH2=CH2→-[-CH2-CH2-]n- (條件為催化劑) 氯乙烯聚合 nCH2=CHCl→-[-CH2-CHCl-]n- (條件為催化劑) 氧化反應: 甲烷燃燒 CH4+2O2→CO2+2H2O(條件為點燃) 乙烯燃燒 CH2=CH2+3O2→2CO2+2H2O(條件為點燃) 乙炔燃燒 C2H2+3O2→2CO2+H2O (條件為點燃) 苯燃燒 2C6H6+15O2→12CO2+6H2O (條件為點燃) 乙醇完全燃燒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條件為點燃) 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條件為催化劑) 乙醛的催化氧化: CH3CHO+O2→2CH3COOH (條件為催化劑加熱) 取代反應: 有機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代替的反應叫做取代反應。 高一化學必修2知識點總結: 一、元素周期表編排原則:按原子序數遞增排列,電子層數相同的元素排為一個橫行,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按電子層數遞增順序排為一個縱行。 表示元素位置:周期序數代表電子層數,主族序數代表最外層電子數。口訣:“三短三長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元素性質判斷:金屬性強弱可通過與水或酸反應置換氫的難易、氫氧化物堿性、置換反應等判斷;非金屬性強弱可通過與氫氣生成氫化物的難易、氫化物穩定性、水化物酸性等判斷。 核素概念:具有特定質子數和中子數的原子。 質量數和同位素: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同位素為同一元素但中子數不同。 二、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徑大小影響因素:電子層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 化合價與最外層電子數關系:最高正價等于最外層電子數;負化合價數=8最外層電子數。 以上就是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二的全部內容,蟻酸(甲酸)、水楊醛(鄰羥基苯甲醛)、肉桂醛(β-苯基丙烯醛)、巴豆醛(2-丁烯醛)、水楊酸(鄰羥基苯甲酸)、氯仿(三氯甲烷)、草酸(乙二酸)、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甘氨酸(α-氨基乙酸)、丙氨酸(α-氨基丙酸)、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高一數學必修二課程講解視頻
高一化學課本電子版
青島高一物理課本
高一化學必修二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