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不分文理?.那么,高中不分文理?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從明年(2016屆)開始英語不計入高考,2017屆(也就是你上一屆)開始文理不分科。
具體改革如下:入學以后,不會面臨文理分科,全國各省市一般要學十門課(語數外、物化生、政史地和計算機),也就是說,平時這十門都要上,也都要考試,確實會更加辛苦。其中,語文和數學各150分,仍然在高考的時候考。英語可以在之前考兩次,也是150分。其余七門,可以選擇較拿手的幾門(最多6門)參加等級考試,每科60分。高考之后,再從已考科目中選成績最好的(不一定要成績最好的,與想報的專業有關)三門計入總分,如此,總分滿分為語數+英語+三門共630分。
其實現在的高一已經在實行這個政策了,總的來說還可以,因為每天都有各種不同的課,學習還是較為豐富的,沒有哪一科的老師敢發太多作業以防學生難以完成。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確實更加辛苦,所以需要了解各個科目,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看來高中文理不分科是差不多定下來的事了
央視的新聞,“采訪”了不少教師學生家長,他們都已各種角度各種形式直接或間接地說應該不分科。
根據相關規定是不分文理科了,但是不是代表學生不能復讀,因為以后的高考雖然考查范圍廣了,但是難度也相應的減少。就算是回去復讀也并不是沒有出現奇跡的可能,而且復讀期間擴展知識,學會調整 自己的學習方法,照樣可以考出優異的成績。
2017年施行新改革
改革方案核心內容如下:1.從今年九月進入高一的學生起(2017年高考起),6月7日高考1天,上午語文(180分),下午數學(180分);2.物化生政史地不分文理科,不舉行統一高考,改 為學業水平考試,而且一年多考,選取三科最高成績X0.8計入高考總成績,即滿分可得240分;3.英語既不統一舉行高考,也不舉行學業水平考試,改為社會化考試,一年兩考,分口試和筆試,報考一本院校需過口試三級,二本以下院校只需過二級,筆試滿分150分,按兩次考試中高的實際得分計入高考成績。
所以不會再分文理科了。
以前是不分的,但現在是分的呀。我上高一的上學期沒分文理科,這樣可以讓自己知道以后是選文科還是理科。到了下學期,就分大文大理了。文科包括政治地理歷史,理科包括生物化學物理,到了高二,就進一步分了,也就是三選二,如果你想學文科,那就從政史地當中選兩門,學理科也是三選二。
以上就是高中不分文理的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