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必修二知識點?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二知識點總結:一、有機化合物基礎知識 甲烷 氧化反應:CH4+2O2→CO2+2H2O取代反應:CH4+Cl2→CH3Cl+HCl烷烴通式:CnH2n+2,n≤4為氣體,難溶于水,比水輕同系物:結構相似,那么,高中化學必修二知識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高中化學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1
一、金屬礦物的開發利用
1、常見金屬的冶煉:①加熱分解法:②加熱還原法:鋁熱反應③電解法:電解氧化鋁
2、金屬活動順序與金屬冶煉的關系:
金屬活動性序表中,位置越靠后,越容易被還原,用一般的還原方法就能使金屬還原;金屬的位置越靠前,越難被還原,最活潑金屬只能用最強的還原手段來還原。(離子)
二、海水資源的開發利用
1、海水的組成:含八十多種元素。
其中,H、O、Cl、Na、K、Mg、Ca、S、C、F、B、Br、Sr等總量占99%以上,其余為微量元素;特點是總儲量大而濃度小
2、海水資源的利用:
(1)海水淡化:①蒸餾法;②電滲析法;③離子交換法;④反滲透法等。
(2)海水制鹽:利用濃縮、沉淀、過濾、結晶、重結晶等分離方法制備得到各種鹽。
三、環境保護與綠色化學
綠色化學理念核心: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生產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又稱為“環境無害化學”、“環境友好化學”、“清潔化學”。
從環境觀點看:強調從源頭上消除污染。(從一開始就避免污染物的產生)
從經濟觀點看:它提倡合理利用資源和能源,降低生產成本。(盡可能提高原子利用率)
熱點:原子經濟性——反應物原子全部轉化為最終的期望產物,原子利用率為100%
高中化學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2
1、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應CH4(g)+2O2(g)→CO2(g)+2H2O(l)
取代反應CH4+Cl2(g)→CH3Cl+HCl
烷烴的通式:CnH2n+2n≤4為氣體、所有1-4個碳內的烴為氣體,都難溶于水,比水輕
碳原子數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互稱為同系物
同分異構體:具有同分異構現象的化合物互稱為同分異構
同素異形體:同種元素形成不同的單質
同位素:相同的質子數不同的中子數的同一類元素的原子
2、來自石油和煤的兩種重要化工原料
乙烯C2H4(含不飽和的C=C雙鍵,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應2C2H4+3O2→2CO2+2H2O
加成反應CH2=CH2+Br2→CH2Br-CH2Br(先斷后接,變內接為外接)
加聚反應nCH2=CH2→[CH2-CH2]n(高分子化合物,難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長調節劑和果實的催熟劑,
乙烯的產量是衡量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標志
苯是一種無色、有特殊氣味的液體,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機溶劑
苯的結構特點:苯分子中的碳碳鍵是介于單鍵和雙鍵之間的一種獨特的鍵
氧化反應2C6H6+15O2→12CO2+6H2O
取代反應溴代反應+Br2→-Br+HBr
硝化反應+HNO3→-NO2+H2O
加成反應+3H2→
高中化學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3
一、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1、元素周期表的編排原則:
①按照原子序數遞增的順序從左到右排列;
②將電子層數相同的元素排成一個橫行——周期;
③把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按電子層數遞增的順序從上到下排成縱行——族
2、如何精確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數=電子層數;主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
口訣:三短三長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記:三個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號和名稱
3、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判斷依據:
①元素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
單質跟水或酸起反應置換出氫的難易;
元素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氫氧化物的堿性強弱;置換反應。
很多同學在復習高中化學必修二時,因為之前沒有做過系統的總結,導致復習時效率不高。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學必修二知識點歸納整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化學必修二必考知識點1
元素周期表一、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1、元素周期表的編排原則:
①按照原子序數遞增的順序從左到右排列;
②將電子層數相同的元素排成一個橫行——周期;
③把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按電子層數遞增的順序從上到下排成縱行——族
2、如何精確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數=電子層數;主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
口訣:三短三長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記:三個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號和名稱
3、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判斷依據:
①元素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
單質跟水或酸起反應置換出氫的難易;
元素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氫氧化物的堿性強弱;置換反應。
②元素非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
單質與氫氣生成氣態氫化物的難易及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
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強弱;置換反應。
4、核素:具有一定數目的質子和一定數目的中子的一種原子。
①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A==Z+N
②同位素: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稱同位素。
我們在每學習一課內容時,要學會將知識有條理地分為若干類,剖析概念的內涵外延,重點難點要突出。及時鞏固、總結,對概念、定理、公式不能理解而死記硬背,則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與高一化學必修二的相關知識要點總結,希望能幫助到你!
與高一化學必修二的相關知識要點總結1
過濾一帖、二低、三靠分離固體和液體的混合體時,除去液體中不溶性固體。(漏斗、濾紙、玻璃棒、燒杯)
蒸發不斷攪拌,有大量晶體時就應熄燈,余熱蒸發至干,可防過熱而迸濺把稀溶液濃縮或把含固態溶質的溶液干,在蒸發皿進行蒸發
蒸餾①液體體積②加熱方式③溫度計水銀球位置④冷卻的水流方向⑤防液體暴沸利用沸點不同除去液體混合物中難揮發或不揮發的雜質(蒸餾燒瓶、酒精燈、溫度計、冷凝管、接液管、錐形瓶)
萃取萃取劑:原溶液中的溶劑互不相溶;②對溶質的溶解度要遠大于原溶劑;③要易于揮發。利用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它與另一溶劑所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來的操作,主要儀器:分液漏斗
分液下層的液體從下端放出,上層從上口倒出把互不相溶的兩種液體分開的操作,與萃取配合使用的
過濾器上洗滌沉淀的操作向漏斗里注入蒸餾水,使水面沒過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復操作數次
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需用的儀器托盤天平(或量筒)、燒杯、玻璃棒、容量瓶、膠頭滴管
主要步驟:⑴計算⑵稱量(如是液體就用滴定管量取)⑶溶解(少量水,攪拌,注意冷卻)⑷轉液(容量瓶要先檢漏,玻璃棒引流)⑸洗滌(洗滌液一并轉移到容量瓶中)⑹振搖⑺定容⑻搖勻
容量瓶①容量瓶上注明溫度和量程。
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一、有機化合物基礎知識
甲烷
氧化反應:CH4+2O2→CO2+2H2O
取代反應:CH4+Cl2→CH3Cl+HCl
烷烴通式:CnH2n+2,n≤4為氣體,難溶于水,比水輕
同系物:結構相似,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
同分異構體:具有同分異構現象的化合物
乙烯
氧化反應:2C2H4+3O2→2CO2+2H2O
加成反應:CH2=CH2+Br2→CH2BrCH2Br
加聚反應:nCH2=CH2→[CH2CH2]n
重要性:石油化工基本原料,植物生長調節劑
苯
物理性質:無色、有特殊氣味液體,不溶于水,良好有機溶劑
結構特點:碳碳鍵介于單鍵和雙鍵之間
氧化反應:2C6H6+15O2→12CO2+6H2O
取代反應:溴代反應、硝化反應等
乙醇
物理性質:無色透明液體,密度小于水,沸點低于水,易揮發,與水以任意比互溶
官能團:羥基OH
反應:與金屬鈉反應、完全氧化、不完全氧化
乙酸
官能團:羧基COOH
弱酸性:比碳酸強
酯化反應:醇與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應
二、高考化學常考知識
化學用語
掌握原子結構示意圖、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電子式、最簡式的正確書寫
掌握化學方程式、電離方程式、水解方程式、離子方程式、電極方程式、熱化學方程式的正確書寫
有機物最簡式
C2H2和C6H6最簡式為CH
烯烴和環烷烴最簡式為CH2
甲醛、乙酸、甲酸甲酯最簡式為CH2O
原子結構
一般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但氕原子中無中子
元素周期表
周期不一定從金屬元素開始,如第一周期從氫元素開始
ⅢB族所含元素種類最多
元素性質
質量數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屬于同種元素
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沒有同素異形體
活潑金屬與活潑非金屬一般形成離子化合物,但AlCl3是共價化合物
非金屬元素之間一般形成共價化合物,但銨鹽是離子化合物
化學鍵與分子極性
含有非極性鍵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價化合物
單質分子不一定是非極性分子
特殊化合物性質
金屬氫化物中氫為1價
非金屬單質一般不導電,但石墨可以導電,硅是半導體
第一章 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
1. 原子結構:如: 的質子數與質量數,中子數,電子數之間的關系
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A. 周期序數=電子層數
B. 原子序數=質子數
C. 主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元素的最高正價數
D. 主族非金屬元素的負化合價數=8-主族序數
E. 周期表結構
(2)元素周期律(重點)
A. 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弱的比較(難點)
a. 單質與水或酸反應置換氫的難易或與氫化合的難易及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
b. 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堿性或酸性強弱
c. 單質的還原性或氧化性的強弱
(注意:單質與相應離子的性質的變化規律相反)
B. 元素性質隨周期和族的變化規律
a. 同一周期,從左到右,元素的金屬性逐漸變弱
b. 同一周期,從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c. 同一主族,從上到下,元素的金屬性逐漸增強
d. 同一主族,從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減弱
C. 第三周期元素的變化規律和堿金屬族和鹵族元素的變化規律(包括物理、化學性質)
D. 微粒半徑大小的比較規律:
a. 原子與原子 b. 原子與其離子 c. 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
(3)元素周期律的應用(重難點)
A. “位,構,性”三者之間的關系
a. 原子結構決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 原子結構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
c. 以位置推測原子結構和元素性質
B. 預測新元素及其性質
3. 化學鍵(重點)
(1)離子鍵:
A. 相關概念:
B. 離子化合物:大多數鹽、強堿、典型金屬氧化物
C. 離子化合物形成過程的電子式的表示(難點)
(AB, A2B,AB2, NaOH,Na2O2,NH4Cl,O22-,NH4+)
(2)共價鍵:
A. 相關概念:
B. 共價化合物:只有非金屬的化合物(除了銨鹽)
C. 共價化合物形成過程的電子式的表示(難點)
(NH3,CH4,CO2,HClO,H2O2)
D 極性鍵與非極性鍵
(3)化學鍵的概念和化學反應的本質:
第二章 化學反應與能量
1. 化學能與熱能
(1)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
(2)化學反應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決定因素: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
a. 吸熱反應: 反應物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b. 放熱反應: 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3)化學反應的一大特征:化學反應的過程中總是伴隨著能量變化,通常表現為熱量變化
練習:
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產生藍色火焰,在反應中,破壞1molH-H鍵消耗的能量為Q1kJ,破壞1molO = O鍵消耗的能量為Q2kJ,形成1molH-O鍵釋放的能量為Q3kJ。
以上就是高中化學必修二知識點的全部內容,高一化學必修二知識點總結,涉及元素周期表的重要內容。其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之間的等式是: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在元素周期表的編排上,遵循特定的規則。首先,按照原子序數遞增的順序從左到右排列元素,這反映了原子結構的變化。其次,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