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實質是把CO2和H2O轉變為有機物和把光能轉變成ATP中活躍的化學能再轉變成有機物中的穩定的化學能??偡匠淌綖?CO2+6H2O( 光照、酶、 葉綠體)→C6H12O6(CH2O)+6O2。那么,高一生物光合作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類利用葉綠素和某些細菌利用其細胞本身,在可見光的照射下,將二氧化碳和水(細菌為硫化氫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細菌釋放氫氣)的生化過程。植物之所以被稱為食物鏈的生產者,是因為它們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利用無機物生產有機物并且貯存能量。通過食用,食物鏈的消費者可以吸收到植物及細菌所貯存的能量,效率為10%~20%左右。對于生物界的幾乎所有生物來說,這個過程是它們賴以生存的關鍵。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環,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體
光合作用的條件:光照
光合作用的原料:CO2和水
光合作用的產量:產量什么意思?是產物吧?
產物是氧氣和有機物(葡萄糖)
光合作用的能量變化:光能轉化為ATP中活躍的化學能再轉化為有機物(葡萄糖)中穩定的化學能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意義:
對生物體來說,呼吸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義,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呼吸作用能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能量,一部分轉變為猜脊熱能而散失,另一部分儲存在ATP中。當ATP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時,就把儲存的能量釋放出來,用于生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如細胞的分裂,植株的生長,礦質元素的吸收,肌肉的收縮,神經沖動的傳導等。
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考試中的重點與難點,很多同學都在這個知識點上栽過跟頭,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重要知識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識點
1.光反應與暗反應之間有什搜吵么聯系?
暗反應的正常進行除其自身(如多種酶)及外界條件(二氧化碳和適宜的溫度)外,需要光反應提供的 [H]和ATP.故正常情況下,光反應停止,也意味著暗反應隨即終止,認為“植物白天進行光反應,夜里進行暗反應”,是錯誤的。
同時應指出,如果暗反應受阻,光反應因產物積累也會使其不能正常進行。因此光反應和暗反應是相互制約,密切聯系的兩個生理過程。
2.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
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包括光照的強度、光色和光照的時間長短)、二氧化碳濃度、溫度和水等。這些因素中任何一種的改變都將影響光合作用過程。如在一定范圍內增強光照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在農業生產上還可以通過延長光合作用的時間,來提高農作物產量。又如溫度能影響酶的活性,(一般說溫度變化對暗反應的影響更明顯)。在大棚蔬菜等植物栽種過程中,可采用白天適當提高溫度、夜間適當降低溫度(減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的方法,來提高作物的產量。
高一生物必修1《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教案
一、教材分析
新課標對光合作用的認識過程從原來的“了解”水平提高到了“說明”水平,教材中本部分內容從回顧科學家對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開始,讓學生感知他們探索的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習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實驗設計的原則,并且得出光合作用的反應式。教材中詳細描述了各探究實驗的關鍵環節,對學生的探究思維具有很好的啟發性。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光合作用被發現的基本過程
2.簡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條件和反應場所。
2.能力目標:
1.重新走進科學家發現光合作用的有關實驗,學會運用科學探究的手段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展科學探究能力;
2.在實驗探究中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原則,重點是對照實驗原則和單因子變量陵肢原則
3.過讀書和師生的討論活動,培養學生[此文轉于斐斐課件園 FFKJ.Net]自學和主動探索新知識的技能、技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體驗科學探究歷程,體會科學概念是在不斷觀察、實驗、探索和爭論中形成;
2.認同科學家不僅要繼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學科中的有關知識,還要具有質疑、創新及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談中;
3.學會參與、合作和交流探究的內容和結果;
4.認識到技術的發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學且用發展的觀點看待科學、樹立辨證的科學觀。
光合作用于細胞呼吸是生物學習的重點知識,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識點呢?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與呼吸知識點,一起來看看吧。
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識點
一、光合作用的發現
1648 比利時,范·海爾蒙特: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料主要來自于水,而不是土壤。
1771 英國,普利斯特萊:植物可以更新空氣。
1779 荷蘭,揚·英根豪斯:植物只有綠葉才能更新空氣;并且需要陽光才能更新空氣。
1880美國,恩吉(格)爾曼:光合作用的場所在葉綠體。
1864 德國,薩克斯:葉片在光下能產生淀粉
1940美國,魯賓和卡門(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參加反應的水。(糖類中的氫也來自水)。
1948 美國,梅爾文·卡爾文:用標14C標記的CO2追蹤了光合作用過程中碳元素的行蹤,進一步了解到光合作用中復雜的化學反應。
二、實驗:提取和分離葉綠體中的色素
1、原理:
葉綠體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有機溶劑(如丙酮、酒精等)。
葉綠體中的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反之則慢。
2、過程:(見書P73)
3、結果:色素在濾紙條上的分布自上而下:
胡蘿卜素(橙黃色) 最快(溶解度最大)
葉黃素 (黃 色)
葉綠素a (藍綠色) 最寬(最多)
葉綠素b (黃綠團團梁色) 最慢(溶解度最小)
4、注意:
l 丙酮的用途是提取(溶解)葉綠體中的色素,
l 層析液的的用途是分離葉綠體中的色素;
l 石英砂的作用是為了研磨充分,
l 碳酸鈣的作用是防止研塌運磨時葉綠體中的色素受到破壞;
l 分離色素時,層析液不能沒及濾液細線的原因是濾液細線上的色素會溶解到層析液中;
5、色素的位置和功能
葉綠體中的色素存在于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綠色植物(包括藻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的過程。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知識1
光合作用知識點匯總
1.光合作用的研究進程中的經典實驗(科學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赫爾蒙特實驗——柳樹獲得的增重只是來源于水
普利斯特利實驗——薄荷能改善由于動物呼吸、蠟燭燃燒而變得污濁的空氣
英格豪斯實驗——光照是普利斯特利實驗成功的必要條件
薩克斯實驗——光合作用的產物除了氧氣還有淀粉
魯賓和卡門實驗(同位素標記法18O)——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自于水
卡爾文實驗——闡明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的途徑(暗反應),也用到了同位素標記法14C
2.葉綠體的結構與功能
橢球形、雙層膜
類囊體——光合作用光反應
葉綠體基質——光合作用暗反應
3.葉綠體所含色素的種類、顏色、分布,色素與所吸收光譜的關系
葉綠素a——藍綠色,類囊體膜,紅橙光藍紫光
葉綠素b——黃綠色,類囊體膜,紅橙光藍紫光
胡蘿卜巧敏素——橙黃色,類囊體膜,藍紫光
葉黃素——黃色,類囊體膜,藍紫光
4.光合作用過程中光反應與暗反應兩個階段的特點與聯系
光反應:需要光,在類囊體發生,色素吸收光能,只有葉綠素a才能轉化光能
暗反應:不需要光,在葉綠體基質發生
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ATP和NADPH
暗反應為光反應提供ADP、Pi和NADP+
5.光合作用過程中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光合作用的實質和意義
光反應物質變化:水分解成O2、e和H+形成ATP和NADPH
暗反應物質變化:二氧化碳+五碳化合物固定為三碳化合物然后還原為糖,條件為ATP供遲純能和NADPH供還原性。
以上就是高一生物光合作用的全部內容,光照強度——主要影響光反應。光合速率隨光照強度增大而提高,但是當光合速率達到飽和后,提高光照強度則不會使光合速率加快 二氧化碳——光照充分時,二氧化碳濃度低可能限制光合作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