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常用物理公式?高中物理公式總表 一、力學公式 1、胡克定律:F = Kx (x為伸長量或壓縮量, K為倔強系數,只與彈簧的原長、粗細和材料有關)2、重力:G = mg (g隨高度、緯度而變化)3、那么,高中常用物理公式?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高中物理公式和規律匯編
力學部分
胡克定律:F=kx,x為伸長量或壓縮量;k為勁度系數,只與彈簧的原長、粗細和材料有關。
重力:G=mg,g隨離地面高度、緯度、地質結構而變化;重力約等于地面上物體受到的地球引力。
力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
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物體的平衡條件:合外力為零。
摩擦力公式:滑動摩擦力f=FN,其中FN為接觸面間的彈力;靜摩擦力大小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
浮力:F=ρgV,其中ρ為液體密度。
萬有引力:F=Gm1m2/r^2,適用于兩質點間的引力。
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Vt=V0+at,S=V0t+1/2at^2。
豎直上拋運動公式:上升最大高度H=v0^2/2g,上升時間t=2v0/g。
勻速圓周運動公式:線速度V=ωr,向心力F=mv^2/r。
平拋運動公式:水平位移x=v0t,豎直位移y=1/2gt^2。
動能和勢能:Ek=1/2mv^2,Ep=mgh。
動量和沖量:P=mv,I=Ft。
動量定理:F合t=mv'-mv。
動量守恒定律:系統不受外力或合外力為零時,總動量保持不變。
功:W=Fs,適用于恒力的功的計算。
能量守恒:系統減少的機械能等于摩擦力做的功。
功率:P=W/t,P=FV。
一、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2.有用推論Vt2-Vo2=2as
2、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3、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4、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5、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6、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二、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三、豎直上拋運動
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2、有用推論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3、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
(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直線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
(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公式總表
一、力學公式
1、胡克定律:F = Kx (x為伸長量或壓縮量, K為倔強系數,只與彈簧的原長、粗細和材料有關)
2、重力:G = mg (g隨高度、緯度而變化)
3、求F合的公式:F合 = 合力的方向與F1成a角:F合 tga= |F1 - F2|≤ F ≤ F1 + F2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從平行四邊行法則。 (2) 兩個力的合力范圍:|F1 - F2|≤ F ≤ F1 + F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兩個平衡條件:(1)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ΣF = 0 或ΣFx = 0 ΣFy = 0 (2)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條件:力矩代數和為零。力矩:M = FL (L為力臂,是轉動軸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
5、摩擦力的公式:(1)滑動摩擦力:f = μN 說明:a、N為接觸面間的彈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μ為滑動摩擦系數,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大小、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壓力N無關。(2)靜摩擦力: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與正壓力無關。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參考系、時間與時刻〔見第一冊P19〕/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瞬時速度〔見第一冊P24〕。
2)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高中物理是學生接觸的第一個較為系統的物理學階段,其中涉及到許多重要的公式。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高中物理公式:
1.牛頓第二定律:F=ma,表示力等于質量乘以加速度。
2.動能定理:Ek=1/2mv^2,表示動能等于一半的質量乘以速度的平方。
3.動量定理:p=mv,表示動量等于質量乘以速度。
4.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表示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等于它們質量的乘積除以距離的平方,再乘以萬有引力常數G。
5.電場強度公式:E=F/q,表示電場強度等于電荷所受的力除以電荷的大小。
6.電容公式:C=Q/V,表示電容等于電荷量除以電壓。
7.電阻定律:R=ρL/S,表示電阻等于電阻率乘以長度除以橫截面積。
8.電流強度公式:I=Q/t,表示電流強度等于電荷量除以時間。
9.功率公式:P=W/t,表示功率等于功除以時間。
10.能量守恒定律:E=Ek+Ep,表示總能量等于動能加勢能。
以上只是高中物理中的一部分常用公式,還有許多其他公式在各個章節中都有涉及。掌握這些公式對于理解和解決物理問題非常重要。
以上就是高中常用物理公式的全部內容,7.電阻定律:R=ρL/S,表示電阻等于電阻率乘以長度除以橫截面積。8.電流強度公式:I=Q/t,表示電流強度等于電荷量除以時間。9.功率公式:P=W/t,表示功率等于功除以時間。10.能量守恒定律:E=Ek+Ep,表示總能量等于動能加勢能。以上只是高中物理中的一部分常用公式,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