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貌類型?10、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是地球表面最經常、最活躍的地貌作用,它貫穿于河流地貌的全過程。11、土溜 土溜是重力地貌與流水地貌之間的過渡性地貌類型。12、湖泊地貌 湖泊地貌是由湖水作用引起的,包括湖浪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13、火山地貌 火山地貌是由地殼內部巖漿噴出堆積成的山體形態。14、那么,高中地理地貌類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高中地理中的常見地貌類型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1.平原:平原是指地勢平坦,海拔較低的地區。其特點包括地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適宜農業發展。平原地區通常有河流或湖泊分布,形成了豐富的水資源。
2.高原:高原是指海拔較高,地勢相對平緩的地區。其特點包括地勢高聳,氣候寒冷,降水較少,植被稀疏。高原地區常常有冰川或積雪存在,是重要的水資源儲備地。
3.山地:山地是指地勢陡峭,山峰連綿的地區。其特點包括地勢險峻,氣候多樣,植被豐富。山地地區常常有河流發源地,也是重要的旅游資源。
4.丘陵:丘陵是指地勢起伏較大,但相對低矮的地區。其特點包括地勢較為復雜,土地利用多樣化,農業和林業發展較為普遍。丘陵地區常常有河流穿過,形成了河谷地帶。
5.盆地:盆地是指周圍山脈環繞,地勢較低洼的地區。其特點包括地勢低平,氣候溫暖濕潤,水源豐富。盆地地區常常有河流匯聚,形成了湖泊或濕地。
這些地貌類型的形成與地質構造、氣候條件和水文等因素密切相關。它們在地理環境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對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高中地理地貌類型整理
1、黃土地貌:中國是世界上研究黃土地貌最早的國家。2000多年前就有“天雨黃土、晝夜昏霾”涉及黃土地貌堆積過程的記載。800多年前,北宋沈括對河南、陜西一帶的黃土侵蝕地貌形態作了生動描述。
2、喀斯特地貌:我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區域較廣,如廣西、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征體現在溶洞、天坑等地理現象。
3、海岸地貌:世界海岸線長約44萬公里,中國海岸線長達18000余公里,島嶼岸線為14000余公里。在漫長的海岸帶蘊藏有極為豐富的礦產、生物、能源、土地等自然資源。
4、河流地貌: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種侵蝕、堆積形態的總稱。包括溝谷、侵蝕平原等河流侵蝕地貌和沖積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積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變過程,預測河流的變化趨勢,對水利、交通、工農業生產和城鎮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通常劃分為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干燥地貌、風成地貌、黃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冰緣地貌、海岸地貌、風化與坡地重力地貌等。外力地貌一般又可以劃分為侵蝕的和堆積的兩種類型。
根據內營力,通常劃分為大地構造地貌、褶曲構造地貌、斷層構造地貌、火山與熔巖流地貌等。
地貌形態千姿百態,形成的原因復雜多樣,根據它的成因、形態等方面的差別可以將地貌劃分成不同的類型。地貌類型有不同的等級,最常用、也是最高一級的基本地貌類型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等5個。還有按照形成某一種地貌的主要營力來劃分的地貌類型,如構造地貌、侵蝕地貌、堆積地貌。侵蝕和堆積類型中又可進一步分為河流的、湖泊的、海洋的、冰川的、風成的、喀斯特的等次一級的類型。 基本地貌類型 類型 特征 分布 成因 山地 海拔都在500米以上,并且相對高度超過200米 全世界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占陸地總面積的28%地殼構造運動,水平方向的擠壓、垂直方向的隆起、火山的噴發都可以造就成山 高原 一側或數側為陡坡、頂面相對平坦寬廣、海拔較高 除去南極大陸的冰蓋高原以外,大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30%一個面積較大的地區,地殼比較均勻地抬升,當抬升的速度超過外營力的侵蝕和剝蝕速度時,地表就隆起成為高原 丘陵 表面起伏,但相對高度在200米以下 中國的丘陵面積有100萬平方千米,約為全國總面積的1/10 平原 近于平坦或地勢起伏平緩的開闊陸地,絕大多數海拔低于200米,地面起伏的相對高度小于50米 全世界的平原面積約1872萬平方千米,占陸地總面積的12.5%地表接受侵蝕和剝蝕碎屑物質,填平原有地表起伏,稱堆積平原。
高中地理16種常見地貌如下:
1、喀斯特地貌
是由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也被稱為巖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蝕力和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2、丹霞地貌
是由巨厚的紅色砂巖、礫巖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巖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總稱。它發育于侏羅紀到第三紀,形成于流水、重力作用和風化剝蝕外力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
3、風積地貌
是一種在地表形態由風力堆積作用形成的地形。它主要受到古河流沖積物、現代河流沖積物、沖積-湖積物、洪積-沖積物、冰水堆積物和基巖風化后的殘積物等因素的影響。
4、黃土地貌
是第四紀時期形成的土狀堆積物,由于流水侵蝕作用形成,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5、崩塌
崩塌是一種常見的地貌形式,可分為山崩、塌岸和散落而形成的不同形式的崩塌地貌。
6、冰川地貌
由冰川的侵蝕和堆積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態。地球陸地表面有11%的面積為現代冰川覆蓋,主要分布在極地、中低緯的高山和高原地區。
高中地理地貌類型整理
1. 黃土地貌: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研究黃土地貌的國家。兩千多年前,已有關于“天雨黃土、晝夜昏霾”記載,反映了黃土地貌堆積過程。八百多年前,北宋科學家沈括對河南、陜西等地的黃土侵蝕地貌形態進行了詳盡描述。
2. 喀斯特地貌:我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主要集中在廣西、云南等地區。其特征顯著地體現在溶洞、天坑等地理現象上。
3. 海岸地貌:全球海岸線總長約為44萬公里,中國海岸線長達18000余公里,島嶼岸線約為14000余公里。這些海岸帶富含各類自然資源,包括礦產、生物、能源和土地資源。
4. 河流地貌:指河流對地球表面產生的各種侵蝕和堆積形態的總稱。它包括河流侵蝕地貌如溝谷、侵蝕平原,以及河流堆積地貌如沖積平原、三角洲等。研究河流地貌對于水利、交通、工農業生產和城鎮建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河流地貌通常可分為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干燥地貌、風蝕緩成地貌、黃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冰緣地貌、海岸地貌、風化與坡地重力地貌等類型。根據外力作用,可分為侵蝕和堆積兩種類型;根據內力作用,則可劃分為大地構造地貌、褶曲構造地貌、斷層構造地貌、火山與熔巖流地貌等。
以上就是高中地理地貌類型的全部內容,高中地理中的常見地貌類型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1.平原:平原是指地勢平坦,海拔較低的地區。其特點包括地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適宜農業發展。平原地區通常有河流或湖泊分布,形成了豐富的水資源。2.高原:高原是指海拔較高,地勢相對平緩的地區。其特點包括地勢高聳,氣候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