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自然地理?高中地理學習內容:必修科目是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冊)、人文地理、區域可持續發展、區域地理(選修教材二);選修科目是旅游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環境保護。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冊部分),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于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那么,高中自然地理?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通用6篇)
高中地理相比起初中地理難度系數有所增加,那么高中地理知識點又應該怎么總結呢?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1
錦囊一:巧記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黑子和耀斑增多時,會發出強烈的射電,干擾地球電離層,影響地面的無線電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陽風放射出的高能帶電粒子流,沖擊地球磁場,使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產生“磁暴”現象。帶電粒子流沖進地球大氣,被地球磁場捕獲,沿磁力線向地球兩磁極運動,與稀薄的大氣碰撞,產生極光。
錦囊二:如何判斷地球運動速度
1.受地球形狀的影響,地球自轉的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大,兩極為 0,南北緯 60°的線速度為赤道處的一半,任意緯度的線速度為該緯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處的線速度。
2.地球自轉的角速度除兩極為 0外,各緯度都相等,均為 15°/小時。
3.地球公轉的線速度和角速度隨地球在繞日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而不斷變化。位于近日點(1月初)時速度最快,位于遠日點(7月初)時速度最慢,平均線速度為 30 千米/秒,平均角速度為 1°/日。
地理是高中必修的一門課程,那么你知道高中自然地理部分有哪些必背的知識點嗎?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識點總結:地圖專題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7.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
8.東西方向的判斷:劣弧定律(例如東經80°在東經1°的東面,在西經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與圖示范圍: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范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圍愈大
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
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1.等值線的疏密: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等溫線越密,溫差越大
12.等高線的凸向與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是寶貴的,但也是無情的。我們應該好好地利用寶貴的時間,來勤奮學習。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考點
1.識記自然帶的概念、名稱與分布規律。
2.理解水平地域分異規律與垂直地域分異規律的成因。
3.學會分析陸地自然帶與世界氣候類型的相關性。
【知識點】
一、地理環境的地域差異
1.表現: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及其組合上的差異。
2.成因:不同地域物質、能量分布的不同狀況。
3.自然帶的形成 (帶狀)。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二、地理環境地域分異規律的地域分異
1.水平地域分異
(1)由赤道到兩極
影響因素:太陽輻射
形成基礎:熱量
分布規律:大致與緯線平行,沿東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
(2)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方向延伸
影響因素:降水
形成基礎:水分
分布規律: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 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
2.垂直地域分異
規律:地表景觀隨高度發生有規律的更替現象,緯度越低,,山體越高,自然帶越豐富,
成因:主要是山地隨海拔的增加,水分條件、熱量狀況及其,組合的垂直變化))
3.非地帶性分異規律:主要受海陸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響。
高中地理學習內容包括:
必修科目: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冊)、人文地理、區域可持續發展、區域地理(選修教材二)。
選修科目:旅游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環境保護。
自然地理學習內容: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各種日照圖以及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
高中地理必背知識:
經度遞變:向東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增大為西經度。
緯度遞變:向北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增大為南緯度。
緯線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最長,向兩極逐漸縮短。
經線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于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東西經判斷:沿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高中地理學習內容:必修科目是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冊)、人文地理、區域可持續發展、區域地理(選修教材二);選修科目是旅游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環境保護。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冊部分),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于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各種日照圖以及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冊和選修教材一)和區域地理(選修教材二),主要屬于文科內容,適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
提高地理成績的方法
1、大量的刷題
學好地理,刷題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我們把地圖背下來之后,一定要及時的鞏固,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去記憶地圖,地理是半文辦理的學科,它需要的理性思維也是非常的多的,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時候也培養的自己的理性思維,這樣我們的地理成績才能提高的更快。
2、多看地圖冊
地理這門學科的知識很雜,大大小小都有,首先你得把這些知識都掌握,大的比如氣候、洋流、遷移、河流?這些大的知識點里往往包含著許多分支,比如看氣溫降水曲線圖判斷氣候類型、全球理想氣候分布圖、氣候非地帶性分布的原因、印度洋冬夏的不同流向、洋流的類型和漁場的分布?小的比如向斜背斜、地方時區時的判斷、板塊。
以上就是高中自然地理的全部內容,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識點總結:海洋資源 1.漁業資源集中分布在溫帶沿海大陸架海域,原因:①大陸架水域,海水較淺,陽光充足,光合作用強盛;②寒暖流交匯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將海底營養物質帶至表層;③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營養鹽類;浮游生物繁盛,魚類餌料充足,易形成大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