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計算題?1.(10分)質量為2kg的物體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作直線運動,一段時間后撤去F,其運動的v-t圖像如圖所示。g取10m/s2,求:(1)物體與水平面間的運動摩擦系數μ;(2)水平推力的大小;(3)內物體運動位移的大小。2.(10分)如圖所示,一小球從平臺上水平拋出,那么,高一物理必修一計算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根輕質彈簧,當它在100N的拉力作用下,總長度為0.55m。當它在300N的拉力下,總長度為0.65m,求:(1)彈簧不受拉力時自然長度為多大?(2)此彈簧勁度系數多大?
1. 0.5m
2. k=2000 (N/m)
過程:聯立——k(0.55-x)=100和k(0.65-x)=300可以得出k=2000
講k=2000代入任何一個方程得出x=0.5
在物理學習中,理解加速度的正負方向至關重要。假設汽車沿直線行駛,前進方向定義為正方向,那么剎車時的加速度將被標記為負值。以一個具體例子說明:若一輛汽車的初始速度為72公里/小時,換算成國際單位后為20米/秒,并且在4秒內完全停止,那么我們可以計算出其加速度。計算公式為a=(v1-v2)/t,其中v1表示初始速度,v2表示最終速度,t為時間間隔。將具體數值代入公式:a=(20m/s-0)/4s=5m/s2,表明汽車在剎車過程中的加速度為5米/秒2,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加速度是一個矢量,不僅包含了大小,還包含了方向。在剎車過程中,汽車的速度從20米/秒減少到0米/秒,說明加速度的方向與汽車的運動方向相反。通過這樣的計算,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汽車剎車時的運動狀態,這對于安全駕駛具有重要意義。
在實際應用中,這種加速度計算方法可以應用于多種情境,比如研究車輛的制動性能,或是分析碰撞過程中的沖擊力。掌握這類計算技巧對于物理學習和工程實踐都極為有益。
此外,理解加速度的正負號對于描述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也非常重要。比如,在汽車減速或加速時,加速度的方向會相應改變。通過計算加速度,我們可以更準確地預測車輛的運動軌跡,這對于提高駕駛技能和安全意識都有積極影響。
1、如圖2-30,一個彈簧臺秤的秤盤質量和彈簧質量都可以不計,盤內放一個物體P處于靜止。P的質量為12kg,彈簧的勁度系數k=800N/m。現給P施加一個豎直向上的力F,使P從靜止開始向上做勻加速運動。已知在前0.2s內F是變化的,在0.2s以后F是恒力,則F的最小值是多少,最大值是多少?
高一物理必修一相關練習題解答如下:
關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中點位移速度公式:
題目: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已知初速度$v_0$、末速度$v$和位移$s$,求中點位移處的速度$v_1$。
答案: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位移公式$v^2v_0^2 = 2as$,設中點位移處的速度為$v_1$,則有:
$v_1^2v_0^2 = 2a cdot frac{s}{2}$
$v^2v_1^2 = 2a cdot frac{s}{2}$聯立上述兩式,解得中點位移處的速度$v_1 = sqrt{frac{v_0^2 + v^2}{2}}$。
關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
題目: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已知某段時間$2t$內的位移為$X_1 + X_2$,求第1個$t$秒末的速度$v_1$。
答案: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性質,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因此,第1個$t$秒末的速度$v_1$等于$2t$秒內的平均速度,即:
$v_1 = frac{X_1 + X_2}{2t}$
總結: 中點位移速度公式是勻變速直線運動中的一個重要公式,它描述了物體在位移中點時的速度。
設塔高H,B球下落時間為t。
則對A:1=1/2gt1^2 t1=√5/5
v1=gt1=2√5
H-1=v1t+1/2gt^2
對B:H-7=1/2gt^2
聯立,得:H=16m
抱歉剛看錯題。
以上就是高一物理必修一計算題的全部內容,計算公式為a=(v1-v2)/t,其中v1表示初始速度,v2表示最終速度,t為時間間隔。將具體數值代入公式:a=(20m/s-0)/4s=5m/s2,表明汽車在剎車過程中的加速度為5米/秒2,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加速度是一個矢量,不僅包含了大小,還包含了方向。在剎車過程中,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