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新課標?高中語文新課標的四大核心素養是:語言表達能力、文化素養、批判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首先,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學習的核心素養之一。它指的是學生運用語言進行有效溝通和表達的能力,包括聽、說、讀、寫等方面。通過語文學習,那么,高中語文新課標?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2022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
在2022年版課標當中,課標是這樣表述的,課程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大家注意這個核心素養的概念,其實核心素養涉及到三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正確價值觀。
第二個維度,必備品格。第三個維度,關鍵能力。素養跟核心素養不一樣,核心素養跟素養不一樣。它集中體現在這個核心上,你素養是多方面的,核心素養肯定是擇其要者,那么這個擇其要者的要者指什么?
1.正確價值觀。
2.必備品格,既然是必備品格,那就是要者。
3.關鍵能力,既然是關鍵能力,那一定是要職。
所以他說這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而不是全面體現,是集中體現。解讀了課課程核心素養,那么我們再來看看2022年版課標對語文課程核心素養的表述是怎樣的?可不要是這樣說的。
他說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也就是語文課程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老師們要注意了,這個表述也是說這個提法跟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表述有一定的區別。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交流與表達”強調了書面表達與口語表達并重的課程原則。“寫作”與“口語交際”的內容,在提法和要求尚有一些更高的要求。
一、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地表達。”所不同的是強調了理性“思考”的問題,這是有別于小學生與初中生的更高要求。高中生的人生閱歷和理性認識已經具備深入思考自然、社會、人生的條件,對他們的作文應該有更高的思想深度的要求,這符合高中生思維發展的實際情況。
二、能考慮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負責的態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育科學理性精神在表達中明確責任意識,陳述自己的看法時考慮為自己的觀點負責,對社會和他人負責,不信口開河發表一些不負責任的看法。這也是對高中生寫作的一種更高的要求,即寫作既要考慮目的要求,又要注意表達的妥帖和科學性。
三、書面表達要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構。
四、進一步提高記敘、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基本表達能力,并努力學習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
五、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于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
語文課程標準》對古詩詞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對古詩詞教學提出這樣的要求:“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解讀上述要求,可以看出對古代詩詞的學習應達到如下目標:
誦讀。要求準確、有感情地誦讀。常見的考查方式是劃分朗讀停頓。
積累。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積累。常見的考查方式是默寫。
感悟。理解詩詞的寫作手法,理解詩詞的中所抒發的感情。常見的考查方式是簡答題、賞析題。又雙
運用。能在現實的語言實踐中恰當地運用。常見的考查方式是結合顯示創設具體的語言環境,讓考生恰當運用古詩句。
欣賞、審美鑒賞詩詞意境、語言、情感方面美之所在。常見的考查方式是品析題。總結上述所說,對古詩詞的考查主要有兩方面內容:一是默寫,一是賞析。
(新課標)教科書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全套教材必修書共5本, 選修書15本,共20本。
必修書:
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1
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2
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3
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4
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5
選修書:
新課標高中語文選修1中國欣賞
新課標高中語文選修2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新課標高中語文選修3外國詩歌散文欣賞
新課標高中語文選修4中外戲劇名作欣賞
新課標高中語文選修5外國欣賞
新課標高中語文選修6中外傳記作品選讀
新課標高中語文選修7先秦諸子選讀
新課標高中語文選修8語言文字應用
新課標高中語文選修9文章寫作與修改
新課標高中語文選修10影視名作欣賞
新課標高中語文選修11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
新課標高中語文選修12演講與辯論
新課標高中語文選修13新聞閱讀與實踐
新課標高中語文選修14中國文化經典研讀
新課標高中語文選修15中國民俗文化
參考資料來源:-高中語文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解讀
一、課程性質的定位: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課程性質觀是語文教育觀念的基礎和核心,統帥著語文教育的全局。從1992年到2000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來看,語文課程性質經歷了一個由“惟”論而“文化載體”論繼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論的過程。《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標準》)繼承以往《大綱》的合理成分,從性和人文性統一的高度來界定語文課程的性質。體現了科學與人文相整合的課程文化觀,這一課程文化觀構成了《標準》基本理念的本體論基礎,決定著今后語文教育的發展方向,并由此引發出語文教育目標觀、實施觀、資源觀、評價觀等一系列觀念的革新和發展,成為統領語文課程改革各環節的基本指導思想。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所謂語文課程的性,是指語文本身是表情達意、交流思想、進行思維的,可以幫助學生學好其他學科,同時,語文還是文化的載體,作為傳承文化價值觀念的,可以維系人類社會的綿延發展。
以上就是高中語文新課標的全部內容,對比以前的語文大綱,我覺得新課標多了一個關于文化育人的話題。首先是在理念方面,以前語文大綱也有育人的理念,而新課標在此基礎上明確的提出了立德樹人,關鍵是在立德樹人的背后緊跟著一句,叫做增強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