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中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水的概述:生物體內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不同的生物種類含水量差異大,一般水生生物含水量多于陸生生物;同一生物不同發育時期含水量差異大,一般幼年大于老年;同一生物個體不同器官含水量也不同。2、那么,生物高中必修一知識點總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達爾文曾說過,科學就是整理事實,以便從中得出普遍的規律和結論。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1
一、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實例1.單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依賴一個細胞完成。
實例2.多細胞生物個體最初由一個細胞發育而來,生長和發育建立在細胞的分裂和分化基礎上。
實例3.反射等神經活動是多個細胞協調配合完成的(任何復雜生命活動的基段兆礎是細胞)。
實例4.細胞受損將影響正常的生命活動。
1、原因
(1)病毒:無細胞結構,必須寄生在活細胞中才能生活。
(2)單細胞生物:依賴單個細胞完成各種生命活動。
(3)多細胞生物:依賴各種分化的細胞共同完成復雜的生命活動。
2、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礎
(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多細胞生物依賴各種分化的細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復雜的生命活動。
3、病毒:
(1)結構:蛋白質外殼+核酸(無細胞結構)
(2)按遺傳物質分類:
DNA病毒:噬菌體、天花病毒、乙肝病毒...
RNA 病毒:SARS、HIV、煙草花葉病毒、流感病毒...
(3)據宿主的不同分類:植物病毒、動物病毒、噬菌體
(4)生活方式:專性寄生在活細胞內(不能在培養基培養)
(5)病毒有生命,但不屬于生命。
高中生物必修一的知識點:
第一節從生物圈到細胞:
一、相關概念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
生命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沒有)→個體→種群。
→群落→生態→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
主要特征:
①、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②、僅具有一者裂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
③、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
④、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手搭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根據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煙草花葉病毒等。
第二節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一、細胞種類: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
第一節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
一、滲透作用
(1)滲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
(2)發生滲透作用的條件:
①是具有半透膜
②是半透膜兩側具有濃度差。
二、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滲透作用)
1、動物細胞沖局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吸水膨脹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失水皺縮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水分進出細胞處于動態平衡
2、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細胞內的液體環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細胞液。
原生質層: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質壁分離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質壁分離復原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就,水分進出細胞處于動態平衡、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質層位置、細胞大小
蔗糖溶液、變小、脫離細胞壁、基本不變
清水、逐漸恢復原來大小、恢復原位、基本不變
1、質壁分離產生的條件:
(1)具有大液泡
(2)具有細胞壁
(3)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2、質壁分離產生的原因:
內因:原生質層伸縮性大于細胞壁伸縮性
外因: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1、植物吸水方式有兩種:
(1)吸帳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種子、根尖分生區褲判伏
(2)滲透作用(形成液泡)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礎知識點
通過激素的調節
1、體液調節中,激素調節起主要作用。
對于高中生的生物必修一有哪些知識點呢?該如何總結生物必修一的知識點呢?我為大家整理了一些。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框架
1、元素分類 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種)(礦物質6種)
微量元素:Fe、Mn、Zn、Cu、B、Mo、Cl(不是Al)、Ni(8種)
C最基本 C H O N基本 C H O N P S主要 O最多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種類與自然界的相同,但含量不同。不同生物元素種類大體
相同,含量相差很大
重點總結:N P K Ca Mg Fe B 的重要作用(見第8點)
自由水:良好溶劑,有利于物質運輸和化學反應的進行,參與化學反應
無2、 水 結合水:細胞結構組成部分
機(鮮重自由水越多,新陳代謝越強;結合水越多,抗逆性越強,自由水和結物 最多)合水可相互轉化
組成成分:Mg→組成葉綠素、Fe→血紅蛋白、P、Ca、I
維持細胞形態和功能:生理鹽水
、無機鹽功能生命活動:Ca→抽搐(哺乳動物)
濃度越高→滲透壓越高
有機物有:
五碳糖:核糖、脫氧核糖
六碳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植物二糖:蔗糖、麥芽糖
動物二糖:乳糖
4、糖的分類 植物多糖:纖維素、淀粉
(由CHO動物多糖:糖元(肝糖元、肌糖元)
可溶性還原糖:果糖、葡萄糖、麥芽糖
脂肪:由CHO組成。
知識掌握的巔峰,應該在一輪復習之后,也就是在你把所有知識重新撿起來之后。這樣看來,應對高二這一變化的較優選擇,是在高二還在學習新知識時,有意識地把高一內容從頭撿起,自己規劃進度,提前復習。
高二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
生態環境的特點:生態環境具有全球性,主要原因是因為物質循環的全球性。
(1)溫室效應
①溫室氣體:CO2、CH4、氮的氧化物等氣體,其中CO2是主要氣體,約占60%左右。
②原理:溫室氣體層可以讓陽光、可見光透過,但對地球向宇宙釋放的紅外線起阻礙作用,并吸收轉化為熱量,使地球表面溫度升高。
③主要煤、石油、泥炭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
④主要危害:全球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干旱范圍擴大。
大力植樹種草
⑤預防措施
減少化石燃料燃燒,開發潔凈新能源
(2)臭氧層破壞
①臭氧層作用:阻擋日光中大部分紫外線,使生物能夠成功,并在陸地上正常地存活下去。
②破壞原因:空氣中的氟利昂等物質大量排放。
③機理:氟利昂遇紫外線即枝橡放出氯,氯破壞臭氧分子的能力極強,一個氯原子能破壞10萬個臭氧分子。
④危害:皮膚癌和白內障患病率上升,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3)酸雨
①形成原因:主要是硫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體中。
以上就是生物高中必修一知識點總結的全部內容,1、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2、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存在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細胞內的含量與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顯不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