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考作文2017?2017年江蘇高考滿分作文:與車共舞 20世紀初,卡爾·本茨發明了汽車。由三輪到四輪,從無蓋到封閉再到敞篷,汽車的功率不斷提高,人們“假車馬”而“致千里”,世界在人們的腳下變小。人們紛紛贊嘆這是一項偉大的發明。那么,南京高考作文2017?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2017年江蘇高考作文寫作指導及范文
高考作文似乎都在和全省的考生老師玩捉迷藏,我們永遠知道高考作文一定來自生活的畫卷中,可你總猜不透它會落在這幅畫卷的哪個點上。
6月7日中午,今年的謎底終于揭曉了,和往常的“個性”“智慧”“青春”“愛憂”等不同,這次落子很實,是“車”。天天見到,卻非常容易被考生忽視。這正是高考作文題的魅力所在。
【真題回放】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生活中離不開車。車,種類繁多,形態各異。車來車往,見證著時代的發展,承載了世間的真情;車來車往,折射出觀念的變遷,蘊含著人生的哲理。
【題意解讀】
作文材料由三部分組成:第一句是第一部分,是作文的一個切,提出了作文的寫作載體——車。也就是說考生必須以車作為一切思維的出發點和歸結點。
由此考生腦子里一定是霎時間車流涌動,嚴重堵塞。不過沒有關系,后面第二句對車進行了一定的解釋,是第二部分,目的是讓考生對具體的車展開聯想。車有很多種,不只有汽車、電瓶車、自行車,還有古代行旅的馬車,農民耕田的牛車,與自然融為一體的風車、水車租禪等。
要打開思路。下面兩組句子是第三部分,屬于思考挖掘的深入所在,是最顯考生功力的地方。
2017江蘇高考滿分作文《車中窺人》,從作文中可以看出來作者的立意精妙,構思精巧,知識面很廣,思想很深刻。作者能在高考短時間內完成這篇作文,可見其文學素養之高。
本篇作文語言老辣,有雜文味。作者語言表達能力強,往往三言兩語就抓住本質與要害。例如說“車中窺人”者“身是自由的,心卻如困獸”,“車,成了偽裝內心的假面”等等,這些語言或形象或抽象,言語快意,嬉笑怒罵,皆有可觀。
作者閱讀豐厚,文學名著、哲思睿語等能信手拈來,為自己所用,能有機地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名著素材如《愛麗絲漫游仙境》中撲克牌戰車的例子、《西游記》中唐僧于女兒國不敢登龍車鳳輦的例子,這些素材都與語境巧妙結合。
本文的成功與由頭關系極大。開篇先概述“車中窺人”的現象:車內人可以肆意窺見車外世態人情,而車外之人無法看到車內況味。以此為由頭,聯想到人生、社會中的類似問題,然后從緣由、好處等角度進一步展開分析,抽絲剝繭,層層深入。
《車中窺人》原文:
總是驚訝于車窗的設計,車內之人可以肆意窺見車外的世態人情,而車外之人無從知曉車內況味,身是自由的,心卻如困獸,如井底之蛙,無以免俗。
蔣昕捷當年因高考寫出作文《赤兔之死》走紅,我整理了《赤兔之死》原文及賞析,歡迎閱讀。
高考作文《赤兔之死》原文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關羽走麥城,兵敗遭擒,拒降,為孫權所害。其坐騎赤兔馬為孫權賜予馬忠。
一日,馬忠上表:赤兔馬絕食數日,不久將亡。孫權大驚,急訪江東名士伯喜。此人乃伯樂之后,人言其精通馬語。
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間,但見赤兔馬伏于地,哀嘶不止。眾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諸人,撫其背嘆道:“昔日曹操做《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吾深知君念關將軍之恩,正穗欲從之于地下。然當日呂奉先白門樓殞命,亦未見君如此相依,為何今日這等輕生,豈不負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馬哀嘶一聲,嘆道:“予嘗聞,'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將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涼,后為董卓所獲,此人飛揚跋扈,殺少帝,臥龍床,實為漢賊,吾深恨之。”
伯喜點頭,曰:“后聞李儒獻計,將君贈予呂布,呂布乃天下第一勇將,眾皆言,'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想來當不負君之志也。”赤兔馬嘆曰:“公言差矣。呂布此人最是無信,為榮華而殺丁原,為美色而刺董卓,投劉備而奪其徐州,結袁術而斬其婚使。
江蘇卷
現蘆簡橋代社會車來車往,車的種類紛繁復雜,生活中已離不開車,車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和觀念的轉變,車代表了社會的發展。請以此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咐旁的文陪猛章,題目自擬,體裁不限,詩歌除外。
上世紀80年代,交通運輸不發達,拖拉機也很少,村子里幾乎家家戶戶養有牲畜,尤以馬牛羊居多。這不單是農村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重要的家庭成員。那時候,我家里既養了馬,又養了羊。馬車作為重要的交通,承擔著春耕秋收一切有關的運輸活。銘心刻骨的是,高原的7月麥子收割,等收了糧食曬干后,每家每戶要按照人頭,到縣城的糧站給國家繳糧,大清早父親駕著馬車,拉上一車糧食,一路顛簸,直到中午才趕到縣城的糧站。
90年代初,我上初中,從我們村到鎮上的初中騎自行車要半個多小時。那時候,我和姐姐在同一所初中。印象中最深的是,冬天的時候,天還沒有亮透,我們就要早早起來去上學。姐姐騎著自行車載著我,她路上和我說話時,前幾分鐘我還在應答,后幾分鐘再說時,我沒有回應。姐姐說,那時候我經常在自行車后座上迷迷糊糊打瞌睡,到校后才醒來。
90年代末,我上大學,人生當中第一次坐火車,而且是沒有空調的綠皮火車到西安,經過12個小時的旅程才抵達十三朝古都。初次坐火御此車的那種新鮮感讓我們興奮得一夜沒有睡。
到了21世紀,開始有了動車、高鐵,我也經常坐飛機回青海老家探親,真有“一朝看盡長安花”的便捷得意。
現在,汽車已普及到每個家庭,出入有車已成為當下社會的新常態。
以上就是南京高考作文2017的全部內容,至今依舊熟悉的旋律此時此刻在我的心中回蕩著。不知幾時這是大街小巷中人人耳熟能詳的旋律,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多少現代流行歌曲出現,這樣的旋律已經不再出現,這意味著什么呢?是它已經不合潮流,已經落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