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小制作?1,植物葉脈標本的制作方法 藥品: NaOH(具強腐蝕性,使用時應特別小心)、Na2CO3、雙氧水(或漂白粉)、染料。 器材: 燒杯、電爐、大號鑷子、牙刷、塑料盤子、玻璃棒、小塑料桶、吸水紙(或草紙) 操作步驟: 1、 選材:選取葉質較厚、大小適中、葉面平整、葉脈豐富的葉片(如桂花葉、菩提葉),用清水洗凈備用。 2、那么,高中物理小制作?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沒有滑輪可直接讓木棍與線繩AB接觸,
下凡的黑色物體最好質量大些
五官可用紙片
AB可用雙手直接拿著,也可系在某處,
效果,小人不倒
原理,不倒翁
一,物理實驗
1,神奇的牙簽
思考:放在水里的牙簽,會隨著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動,還是隨著放在水里的肥皂游動?
材料:牙簽、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
1. 把牙簽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離牙簽較遠的地方。牙簽會向方糖方向移動。
3. 換一盆水,把牙簽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現(xiàn)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離牙簽較近的地方。牙簽會遠離肥皂。
講解:
當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時,方糖會吸收一些水分,所以會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簽也跟著水流移動。但是,當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時,水盆邊的表面張力比較強,所以會把牙簽向外拉。
創(chuàng)造:請你試一試,如果將糖和肥皂換成其它物質,牙簽會向哪個方向游去
2,胡椒粉與鹽巴的分離
思考:不小心將廚房的佐料:胡椒粉與鹽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將他們分離開呢?
材料:胡椒粉、鹽巴、塑料湯勺、小盤子
操作:
1、將鹽巴與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攪拌均勻。
3、塑料湯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鹽巴與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湯勺上。
5、將塑料湯勺稍微向下移動一下。
6、鹽巴后粘附在湯勺上。
講解:
胡椒粉比鹽巴早被靜電吸附的原因,是因為它的重量比鹽巴輕。
這是一個用飲料瓶和竹管做成的玩具。當水瓶灌滿水之后,就會噴出水來并不斷旋轉,形成一環(huán)水簾。十分好看,跟我一起做好嗎?
1.先準備一個裝飲料的空塑料瓶和一根直徑20mm、長250mm的竹管,飲料瓶最好用容量較大的,這樣盛水多些。
制作時先在竹管兩端中間按圖一鋸二道鋸縫,再用刀削去上面半截(用刀操作要注意安全!)。
2.然后在竹管兩端靠竹節(jié)的地方反方向稍偏上方各鉆一個5mm的小孔,然后做兩只橡膠或軟木塞封口。
3.旋下蓋,在瓶蓋上鉆一個直徑2mm的孔,穿過一段500mm長的尼龍繩,下面纏一根直徑4-5(mm)、長15mm的竹簽(圖二)。
4.在飲料瓶下端兩側對應位置分別鉆一個直徑20mm的圓孔,按圖三將竹管穿入兩個孔中露出的兩端長度要相等,再澆上石蠟(或膠水)堵住接口,不讓它漏水。 中學生科技網 http://www.zxskj.com
5.先用兩根粗竹簽插在竹管的小孔里,在瓶內灌滿水,旋緊瓶蓋并把尼龍繩掛在橫桿上,拔掉小孔里的竹簽,水從相反方向的小洞噴出,推動水瓶旋轉(圖四)。如果只噴水而不旋轉,說明水瓶較重、水流太小,這時只要把噴水洞鉆大些就可以了。
本制作可以和繩道滑動裝置結合,成為一個電動灑水裝置。
做個“怪坡”裝置吧,就是那種能“釋放后自動向上滾動”的裝置。
材料:一張邊長有40厘米或50厘米的正方形紙板(有雜志封面兩個或三個那么厚),兩根直棒,橡皮筋,透明膠。
制作:1、在紙板中心為圓心畫一個盡量大的圓,沿圓的邊緣把圓形部分裁下來。
2、過一條直徑剪開,得兩個相同的半圓。
3、把兩個半圓對齊,過圓心沿一條半徑剪掉一小部分不要,使剩下部分的扇形的圓心角是較大的鈍角(可取150度左右)。
4、把每個扇形的兩條邊緣半徑對齊并用透明膠粘勞固定好,就得到完全一樣的兩個圓錐。
5、再把兩個圓錐的底面對齊并用透明膠粘勞固定好,向上滾動的東西就做好了。
另外,把兩根直棒的一端合攏并用橡皮筋捆綁好,使它呈“v”形,把v形捆綁端放在水平桌面,另外一端放在一個木塊或其他東西上,成為v形斜面。
調整:把前面做好的裝置平放到v形斜面下端稍上一些處,仔細調整v形的夾角和它的傾斜角度,使那個裝置能“向上”滾動即可成功了。
原理:兩個圓錐體底面對齊那個裝置,放在v形斜面上后,因它的重心位置高于v形斜面,所以它就要滾動使重心降低,讓人覺得它向上滾動。
以上就是高中物理小制作的全部內容,制作:1、在紙板中心為圓心畫一個盡量大的圓,沿圓的邊緣把圓形部分裁下來。2、過一條直徑剪開,得兩個相同的半圓。3、把兩個半圓對齊,過圓心沿一條半徑剪掉一小部分不要,使剩下部分的扇形的圓心角是較大的鈍角(可取150度左右)。4、把每個扇形的兩條邊緣半徑對齊并用透明膠粘勞固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