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學期物理?第一章電流 一、電荷庫侖定律 二、電場 三、生活中的靜電現(xiàn)象 五、電流和電源 六、電流的熱效應第二章磁場 一、指南針與遠洋航海 二、電流的磁場 三、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 四、磁聲對運動電荷的作用 五、磁性材料第三章電磁感應 一、電磁感應現(xiàn)象 二、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三、那么,高一上學期物理?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高一主要學習運動方面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明白加速度這個物理量,它是連接力學的關鍵~~高二主要都是學的力學方面的~~如動能定理,動量定理,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等等~
高三就是學習電學和磁學了,也要用到力學的內(nèi)容,所以高二是關鍵
我只想問一下,這個推導式對高考和期中考試有作用嗎?如果你是高三的復習生,那么與其浪費時間在這些簡單的運動學公式上還不如去理解它們的內(nèi)在含義。單獨的公式對于有具體情景的物理題目的解題幫助實在有限,記住書本上直接給出就好了。
如果你是剛剛上高一的新學生,那么我要告訴你的是,這些推導式對于高考來說作用不大,運動學的題目在高考中出現(xiàn)只會是以牛頓力學、碰撞、機械能和動能定理,甚至是電學的電場運動來出題的。單純的考察運動學公式毫無意義。所以針對這點,你目前只需要理解書本上直接給出的公式就行了。至于其他的推導式,則只要了解它們就行了。總之就一句話,書本就是考綱。高考出題的內(nèi)容不會超出書本的知識點的。
高一上學期物理公式:重力的三個公式分別為:G=mg;g=G/m;m=G/g。中間位置速度Vs/2=1/2。滑動摩擦力:f=μFNf。萬有引力F=Gm_1m_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位移S=Vot-gt2/2。末速度Vt=Vo-gt。
物理學(physics),是研究物質(zhì)最一般的運動規(guī)律和物質(zhì)基本結(jié)構(gòu)的學科。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物理學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zhì)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guī)律,因此成為其他各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
物理學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頓的年代,它已經(jīng)成為一門有眾多分支的基礎科學。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也是一門崇尚理性、重視邏輯推理的科學。物理學充分用數(shù)學作為自己的工作語言,它是當今最精密的一門自然科學學科。2021年,中國物理學自然指數(shù)排名世界第一。
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注重于研究物質(zhì)、能量、空間、時間,尤其是它們各自的性質(zhì)與彼此之間的相互關系。物理學是關于大自然規(guī)律的知識;更廣義地說,物理學探索并分析大自然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以了解其規(guī)則。
物理學的研究對象:物理現(xiàn)象、物質(zhì)結(jié)構(gòu)、物質(zhì)相互作用、物質(zhì)運動規(guī)律。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 滑動摩擦力:f = μFN 即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成正比。
(2) 靜摩擦力:①對一般靜摩擦力的計算應該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切記不要亂用
f =μFN;②對最大靜摩擦力的計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這里的μ與滑動摩擦定律中的μ的區(qū)別,但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是一樣的)
3. 力的合成與分解:
(1) 力的合成與分解都應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 具體計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為主。
直線運動
1.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2.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3. 速度位移關系式: - = 2as ③
4.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5.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說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2)公式⑥指的是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某一段時間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這段時間中間時刻的速度,這樣就在平均速度與速度之間建立了一個聯(lián)系。
6. 對于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有下列規(guī)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為: 1 : 2 : 3 : … : n.
(2). 1T秒內(nèi)、2T秒內(nèi)、3T秒內(nèi)…nT秒內(nèi)的位移之比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內(nèi)、第2T秒內(nèi)、第3T秒內(nèi)…第nT秒內(nèi)的位移之比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內(nèi)、第2T秒內(nèi)、第3T秒內(nèi)…第nT秒內(nèi)的平均速度之比為: 1 : 3 : 5 : … : (2 n-1).
牛頓運動定律
1. 牛頓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個量必須是同一個物體的.
(2)同時性: F合與a必須是同一時刻的.
(3)瞬時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與a的瞬時關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慣性系中, 受制于宏觀低速.
2. 整體法與隔離法:
整體法不須考慮整體(系統(tǒng))內(nèi)的內(nèi)力作用, 用此法解題較為簡單,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計算. 隔離法要考慮內(nèi)力作用, 一般比較繁瑣, 但在求內(nèi)力時必須用此法, 在選哪一個物體進行隔離時有講究, 應選取受力較少的進行隔離研究.
3. 超重與失重:
當物體在豎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時, 便會產(chǎn)生超重與失重現(xiàn)象. 超重與失重的本質(zhì)是重力的實際大小與表現(xiàn)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實際重力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只是表現(xiàn)出的重力發(fā)生了變化.
物體平衡
1. 物體平衡條件: F合 = 0
2. 處理物體平衡問題常用方法有:
(1). 在物體只受三個力時,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將物體所受三個力通過合成轉(zhuǎn)化成兩個平衡力來處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將物體所受三個力通過分解轉(zhuǎn)化成兩對平衡力來處理.
(2). 在物體受四個力(含四個力)以上時, 就應該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轉(zhuǎn)化成兩對平衡力來處理的思想.
高一物理公式總結(jié)
一、質(zhì)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 (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 –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相鄰連續(xù)相等時間(T)內(nèi)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時間(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4)其它相關內(nèi)容:質(zhì)點/位移和路程/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
2) 自由落體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度直線運動規(guī)律。
以上就是高一上學期物理的全部內(nèi)容,高一上學期物理期末考試需要掌握一些技巧。首先,復習基礎知識至關重要。確保你對本學期所學的物理概念、公式和定理有清晰的理解。通過回顧課堂筆記、教材和習題,強化對重要知識點的記憶。其次,多做練習題可以讓你熟悉不同類型的題目和解題方法。多做一些真題和模擬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