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框架?1、農業耕作方式的變革 - 原始農業:刀耕火種(火耕)- 商周時期,出現青銅農具。春秋時期,小件鐵農具問世。牛耕是我國農用動力上的一次革命。戰國時,牛耕初步推廣。此后,鐵犁牛耕逐步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第二課)領先世界的古代手工業 - 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東漢杜詩發明水排,那么,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框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第一單元:1.雅典城邦特點:貴族政治。2.城邦公民指:具有公民身份,有權參加公民大會的男性成員;3.頒布解負令的意義: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4.財產等級制度對雅典民主奠基作用:擴大享有政治權力者的范圍,通過權力的重新分配,越來越多的人享有政治權力,為雅典民主奠定社會基礎;5.僭主政治評價:獨裁方式,卻進一步推動雅典民主進程;6.梭倫的思想:節制,中庸,一視同仁,公平公正,折中;7.改革側重點:緩和社會矛盾,振興雅典城邦;8改革結果概述:平民所欠的公私債務被廢除,土地回到農民手中,廢除了債務奴隸制,平民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護;6.財產等級制度的評價:打破貴族世襲壟斷,有利于平民參加國家事務,但并未帶來真正平,是用財產的不平等取代出身的不平等;7.雅典設立陪審員對我啟示: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加強法制建設,推動依法治國;8.為什么大多數人支持改革:在改革中,債務被廢除,土地又回到自己手中,同時人身自由也有法律保障;9.概述雅典特點:政治上貴族專政,廣大農民沒有權力;經濟上貴族侵吞農民土地和財產;10.對公民大會認識:(優)廣泛民主性;(弊)只適應寡民城邦,決策上繁瑣拖沓,延誤時間。
¤本單元要背誦的知識:解負令的規定+財產等級制內容,國家權力機構包括公民大會和四百人會議和公民陪審法庭。
高中歷史的學習需要有一個知識點框架圖來對整體的思路進行梳理,一個詳細的各單元思維導圖對于歷史的學習是非常幫助的。
歷史必修一知識框架思維導圖
第一單元
第二單元
第三單元
第四單元
第五單元
第六單元
第1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內容:
中央:○1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2參與決策相、卿士,負責祭祀占卜和記錄王朝大事的卜、祝、史,執掌軍權的師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響: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對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響。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諸侯國的義務:鎮守疆土、隨從作戰、繳納貢賦、朝覲述職
○2影響:積極影響: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形成了對周王室眾星
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極影響:西周后期王權衰弱,春秋戰國暑期列國紛爭
○3結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壞;戰國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權
3、西周的宗法制:
○1內容:用父系的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政治的制度。
○2特點:嫡長子繼承制
○3影響:保證貴族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第2課 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特點:一人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
評價:標志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
2、中央集權的基本特征:權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權制的作用及影響:
積極作用:○1使秦實力增強,通過戰爭擴大疆域,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成為當時世界大國。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第一課)精耕細作的古代農業:
1、農業耕作方式的變革
- 原始農業:刀耕火種(火耕)
- 商周時期,出現青銅農具。春秋時期,小件鐵農具問世。牛耕是我國農用動力上的一次革命。戰國時,牛耕初步推廣。此后,鐵犁牛耕逐步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第二課)領先世界的古代手工業
- 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 東漢杜詩發明水排,用水利鼓風冶鐵。
- 魏晉南北朝發明灌鋼法。
- 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
- 宋代江西的景德鎮,到元代發展為全國制瓷中心,明清時是全國的瓷都。
- 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礎上,燒制出彩瓷;清代還發明了琺瑯彩。
- 明清時蘇州、杭州是著名的絲織業中心,使用花樓機機構復雜精密。
(第三課)古代商業的發展
1、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 西漢:每個城市都設專供貿易的“市”與住宅區嚴格分開,長安城東西有市。設官員管理(市長或市令),按時開市閉市。
- 隋唐:長安城有市和坊,市與坊用圍墻隔開,白天定時開市閉市。
- 宋朝:市與坊的界限逐漸打破,店鋪隨處可設,且早晚都可經營。
2、主要的商業城市和著名的商幫
- 西漢: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著名商業中心。
- 隋唐黃河流域長安、洛陽;長江流域揚州、益州,成為繁華的商業城市;廣州重要的外貿港口,政府設市舶使。
必修一歷史基礎知識
一、列舉1840年至1900年間列強的侵華史實。
1、第一次鴉片戰爭
(1)根本原因:英國要打開中國的市場
直接原因:中國的禁煙運動
(2)時間:1840年6月—1842年8月
(3)結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
①中國被迫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②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③允許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的關稅由中英雙方協定;
(此外通過條約附件,列強還取得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權。)
(4)影響: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獨立發展的道路被迫中斷;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國歷史進程發生重大轉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第二次鴉片戰爭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強為了擴大在華利益,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
(2)1856—1860年:英法聯合發動; 1860年:列強攻入北京城并洗劫燒毀圓明園。
(3)結果:簽訂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
內容:
①增開天津等11個城市為通商口岸;
②外國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往來;
③外國人可往內地游歷、通商、傳教;
④清政府賠償英、法軍費各800萬兩白銀等
(4)影響:
①中國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②清政府的權力結構發生變化,設總理衙門、總稅務司、同文館;
③旨在推動王朝中興的洋務運動興起。
以上就是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框架的全部內容,1、夏商政治制度的內容:中央:○1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2參與決策相、卿士,負責祭祀占卜和記錄王朝大事的卜、祝、史,執掌軍權的師等。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響: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對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響。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諸侯國的義務:鎮守疆土、隨從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