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知識點?三、秦的統一: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四、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形成 內容:①建立“皇帝”稱號,確立皇帝制度。全國的政治、經濟、那么,高考歷史知識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1)分封制又稱封邦建國,同姓冊裂親族是分封的主體,通過分封周王確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過層層分封,西周形成了貴族統治階級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一諸侯一卿大夫一士”。
二、百家爭鳴和漢代儒學
(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繼承了孔子的“仁”,并將其發展為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貫穿著民本思想。
(2)老子認為世界萬物的本源是“道",強調一切要順應自然,提倡清靜無為、知足寡欲;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老子哲學思想的精華是其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三、中國古代科技和文學藝術
(1)科技: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中國古代發明和發現,對周邊國家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都產生過巨大影響。
(2)古代書畫:古代中國書畫一體,其藝術獨具東方神韻,在世界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對周邊國家產生重大影響。
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1)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共產黨銷姿老誕生,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國共合作促成國民革命高潮到來。
(2)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高考歷史科目有很多必背的考點,大家在考前一定要多溫習這些知識,爭取熟練掌握重要考點,我整理了歷史重要知識點匯總如下,各位考生可以查閱下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的復習。
高考悔李歷史重點知識點
1.戰國時期初步形成
法家代表韓非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國家的主張。新興地主階級從加強專政和保護封建經濟發展的需要,初步確立了君主集權的政治體制。
2.秦朝正式建立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把專制主義的決談兆策方式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3.西漢鞏固
漢景帝、漢武帝解決了王國分權割據的問題。漢武帝又實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論基礎。從此封建專制主義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鞏固。
4.隋唐完善
實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實行科舉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擴大了統治基礎,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完善。
考歷史有哪些必背考點
先秦
1、西周的興衰。
2、分封制的內容、實質。
3、全面理解和說明春秋到戰國時期我國社會由奴隸社會瓦解到封建制度確立,分裂割據走向統一集權,民族融合局面出現的歷史發展趨勢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表現。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歸納2021有如下:
1、歸納分析洋務運動的各類內容(軍工、民工、海防、人材)和作用。洋務運動的目的,失敗原因。
2、記憶洋務派開辦的軍民企業名稱,行業,地理位置。民資企業的名稱,行業,地理位置。
3、辨證的分析“扶清滅洋”的兩面性,反映的歷史背景和農民的階級性。(該口號說明了農民的哪三個分不清:清政府和中國的關系;帝國主義入侵和其先進文明的關系;帝國主義和清政府的關系。)
4、如何理解中國民族資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民族資本企業的特點:資金,技術,分布,行業;與帝封的前巖關系。)
5、歸納早期無產階級的特點和成因。(早于資產階級產生;分布集中,組織性強;與農民階級天然聯盟;革命性強。)
6、清政府那些舉措順應了19世紀中期世界的經濟和政治發展趨勢?結果如何
7、《馬關條約》的內容、特點和危害。甲午戰爭對中,朝,日,遠東局勢的影響。
8、歸納維新派為戊戌變法所做的思想準備,慧肆御政治準備,組織準備。百日維新的內容和意義。
9、維新變法雹改的歷史背景。維新派的首要目的。康梁維新思想的特點和成因。維新派與光緒帝的關系。戊戌變法的三重意義。(思想意義;政治意義;愛國意義。
高考一輪復習已經開始了,歷史是文科生必考的科目之一,作為文綜之一的歷史,有哪些知識內容是我們必須要鞏固好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中歷史高考常考的知識點,歡迎閱讀與借鑒,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高中歷史高考必備知識
一、分封制
目的:鞏固國家政權
內容:①分封對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貴族,②受封者義務——服從周王的命令、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朝覲述職。③受封者權利——職位世襲、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
作用:①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管轄。②擴大了統治區域,開發了邊遠地區;③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但諸侯國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埋下分裂割據的隱患。
二、宗法制
定義:宗法制是依據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統治的一種社會制度。
特點:嫡長子繼承制
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兩大支柱,互為表里。
影響: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特點:以宗法制為核心,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統一: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
歷史是文科生高考必考的科目之一,在最后的沖刺階段里面很多學生都希望得到一定的提高。這次我在這里給大家整理了高考歷史必備知識點總結,供大家閱讀參考。
目錄
高考歷史必備知識點總結
如何提高歷史成績
高考歷史大題必背模板
高考歷史必備知識點總結
一、商鞅變法的背景
(一)春秋戰國變法的時代背景(必然性)
1、經濟:社會經濟發展 封建生產關系產生 (生產力發展--土地私有制確立--階級關系變動)
2、政治:上層建筑的變化:分封制 宗法制破壞
3、軍事(戰爭的需要):富國強兵成為改革的內在動力
4、思想文化:百家爭鳴 (法家學說成為變法的思想武器)
(二)各國的改革和變法為商鞅變法提供了經驗教訓(春秋、戰國)
1春秋:管仲改革 魯國“初稅畝”
2戰國:李悝變法 吳起變法
(三)秦國需要改革并具備條件(具體背景)改革可能性
(1)內部有利條件:
1國君權力集中,奴隸主貴族勢力較弱; ○
2法家學說容易得到認同 ○
3民風質樸,充斥尚武精神 ○
(2)外部機遇
1三家分晉,遏止秦國發展的力量大大削弱 ○
2中原士人游說各國,為秦國招攬賢能提供了可能性 ○
(3)直接原因:秦孝公發奮圖強、任用商鞅變法
二、商鞅變法的內容
1、經濟--"以農求富"(富國)
(1)廢井田,開阡陌--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對封建社會影響深遠)
(2)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3)統一度量衡
2、軍事---強兵
(1)獎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好蔽制
(2)廢除“世卿世祿制”(以上措施最直接打擊貴族特權)
3、政治
(1)建立嚴密的戶籍制度,制定連坐法
(2)普遍推行縣制—對后世影響深遠
(3)制定秦律
4、思想文化:燔詩書而明法令
實質:文化高壓政策
影響:壓制人民思想,摧殘了文化。
以上就是高考歷史知識點的全部內容,歷史高考細節知識點 1.①1840年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等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的簽訂。